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项目发起人周荣汉称,熊在秋天经常毁坏老乡一年的庄稼,老乡就杀熊取胆。以前是杀熊取胆,现在不仅仅是把这个物种保护了,还能给人类治病,所以说熊也做出了贡献,“活熊取胆”,对人类做出了贡献,也对熊做出了贡献,我们何罪之有呢?(新民晚报2月22日)

归真堂的老总自2011年就曾经以一句:反对我们就是反对国家,而备受指责。当时亚洲动物基金会向福建证监局发出官方传真函,反对归真堂上市。时隔一年,归真堂又以上市为由,对社会上发起了一轮挑战。就在前几天,中药协会的房会长说:活熊取胆,熊很舒服。被网友戏谑,子非熊,安知熊之乐。而昨天,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周荣汉又以贡献论,把归真堂和其本人推上前线。

笔者在去年曾经撰文指出归真堂的血腥和霸道,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稀有名贵中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中药企业。可以这样说,归真堂自成立之时起,一切的操作都是合法,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中药生产企业。当有人质问归真堂为何底气十足,归真堂的解释和行为,都是在国家法律的控制下。企业的一切资金和生产都合法时,他不但拥有的是底气,还有霸气。

现在国内已经不少药企活取熊胆,这能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一头熊正常生存50-60年,被取胆的熊大多寿命是40年,在此期间,一头熊能取熊胆20年,企业每年在一头熊上的获利是2万元,就是死后的熊,其皮肉和熊掌等,也是一大笔的利润。这恐怕就是这些药业公司纷纷养熊取胆的原因。


这里笔者质问的是国家现行法律,为什么没有相关的法律阻止这种残暴的行为。既然明知此种行为在别的国家是构成犯罪,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还要出台法律保护这种非人道的企业。保护中华传统医学,这虽说是国家政府的责任,但以残忍的手段对待动物,用来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行径,在任何国家都是犯罪。

最近几天,网上对归真堂一片声讨,但罪魁祸首的国家法律却安然无事。声讨大多是出于对归真堂道德的谴责。但设想下,归真堂在成立之初国家就不允许其生产和销售熊胆粉,这样不仅会从源头制止活取熊胆,也会阻止人类的残暴行为。法律是为公平正义而设,不是为私利设定。如果法律在设定时,没有考虑制止和阻止残暴的话,国家就应该修改法律,而不是任由无道之人利用法律,这是一个文明国家本身的自省。

人类的道德文明虽让是以约束自身的行为而得以进步,但法律的约束,才会让社会进步,文明发展,道德前行。法律不能维护正义时,道德和文明就会萎缩。当法律向利益妥协时,受到伤害的不会只是动物,还有我们。

' />
当动物福利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的时候,相关的产业结构却没有及时得到调整。人们对动物痛苦的辨认只会建立在常识基础上,任何试图“实证”动物无痛苦的做法都是毫无意义的。

迫于舆论的压力,活取熊胆制药企业归真堂近日向部分媒体和社会人士开放,试图让社会看到更“真实”的取胆景象。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媒体记者的参观和采访报道,却引发了更为强烈的争议。不仅归真堂仍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部分记者也成为被批评的对象。一位记者在网上说被取胆的黑熊“一点没有痛苦的样子”,立即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抨击。

归真堂事件其实并不复杂。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归真堂,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家制药企业谋求上市,引起了环保组织和动物保护组织的意见反弹;二是在此前的公开发言中,企业经营者及相关人士言辞失当,招致了公众的反感。当争议像涟漪一样不断扩展开来,归真堂突然发现,他们面对的已经不再是几个民间公益机构,而是更广泛的民意。姚明、汪峰、赵普等人呼吁取缔活熊取胆,一些网购平台开始封杀活熊取胆制品,说明归真堂很可能触到了人们的痛处。

围绕活熊取胆的争论,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几个侧面。首先应该看到的是,关心动物福利的观念正在不断普及,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这当然是文明进步的表现。物质匮乏的年代,动物谈不上什么福利。不文明的时代,动物的痛苦也不可能进入公共视野。人们对动物的关爱虽然带有某种功利色彩,但其本质却是人道、悲悯情怀的重建。看不到这种价值建构的内核,就容易把人们对活熊取胆的反对视为无聊的姿态。

问题在于,当动物福利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的时候,相关的产业结构却没有及时得到调整,虐待动物乃至虐杀动物的做法仍被经营者视为理所当然,这必然会引起观念冲突。更糟糕的是,在这种缺乏基本坐标的争论中,没有一种居中协调的机制能起到斡旋或仲裁的作用。善待动物的传统禁忌早就消失了,保护动物福利的现代法律则基本是空白。归真堂的困境,归真堂的作业方式与公众价值的深刻冲突,就再好不过地反映出过渡年代的莫衷一是和无所依傍。


活熊取胆会不会给黑熊带来痛苦,这样的作业方式是不是一种虐待,这其实并不是一个需要复杂论证的问题。参观活熊取胆的现场,展示黑熊“一声不吭”、“没有痛苦”的场景,只会加深人们对相关企业的反感情绪。人们从自己的日常体验出发,无法想象被取胆的黑熊会没有恐惧,会感到舒适。在关注动物福利的实践中,人们对动物痛苦的辨认只会建立在常识基础上,任何试图“实证”动物无痛苦的做法都是毫无意义的。由此推断,归真堂的公关行动基本上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从现实而言,归真堂的活熊取胆做法的确并不违法,因此短期内也不大可能会被取缔。但如果跳出争论现场、放眼长远,其实不难看到归真堂这样的企业不可能不作改变。观念左右市场,价值决定消费,在人们信奉“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时,抵制活熊取胆制品很可能成为一种潮流,归真堂的产品到底卖给谁呢?而在原本就有动物福利壁垒的国际市场上,归真堂的产品更可能被列入黑名单。因此,从善如流、思考转身之道,很可能是归真堂真正需要关心的问题。这种转身或许是艰难的,但总比走进一条千夫所指的死胡同要强得多吧。

' />
哪怕熊胆产品是人类的必须需求品,也必须遵循减少、替代和优化的原则来获取。更不必说,现在很多熊胆制品是用于保健品,属于应予克制的奢侈需求。

昨日,归真堂面向媒体记者开放其熊场,有媒体记者称,看不出被取胆汁的活熊有痛苦。但是,亚洲动物基金指出,无论是哪一种取胆方式都非常不人道。数据显示,165头被使用无管引流术取胆的熊,99%患有胆囊炎,还有很多黑熊死于肝癌。

显然,归真堂的一次“开放”,无法消弭公众对“活熊取胆”的质疑。人们关注“活熊取胆”是否对熊造成伤害的背后,更值得追问的本质问题是,在人的权利、需求和动物的权利、需求之间,该如何寻找一个平衡点。

迄今,人类的衣食住行,处处离不开动物。与其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如说没有人的需求就没有对动物的杀戮。因此人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否则,欲壑难填,必然会招致对动物更多的杀戮利用。由此,就需要分清人的哪些需求是必须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和奢侈的。

人的必须需求包括食品、衣物和医药,因此,向动物予以一定的索取是必然的。比如,国际上普遍利用动物做实验,其中有的用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猕猴等)做实验,可能比“活熊取胆”还要残忍。

尽管用动物做一些实验,其目的是要研制肝炎和艾滋病疫苗等,这是人类所必须的需求。但这种做法也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理由是,不能为了人的权利而完全牺牲动物的权利。因此,欧美提出了使用实验动物的三项原则,即减少、替代和优化。例如,201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就投入1300万美元,创建了一个计算机模拟的小白鼠,希望在以后少用小白鼠做实验,这也是保护小白鼠的权利。

相关评论:归真堂的危与机


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见证着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越来越多的人反对“活熊取胆”,其实不仅是难以忍受活熊承受的可能的伤痛,更是表达着自身对文明的认可和追随。与熊胆类似的虎骨、犀牛角、麝香制品等行业,起初虽因能治疗很多疾病,曾被归为人类的必须需求,但近年也相继被明令禁止,这既是出于保护濒危物种的需要,也是社会一步步走向文明的见证。

人们应认识到,像“活熊取胆”这样以伤害动物权益来谋求人类自身福利的行为,有背离文明化进程之嫌,理应处于自然萎缩、逐步淘汰的过程。据世界保护动物协会有关人员介绍,利用熊胆的传统主要在亚洲,尤其是韩国和中国。但韩国去年已宣布,要在10年内退出这一行业,而且韩国是把熊养到10岁时杀死取一次胆,活熊取胆是禁止的。

由此可见,哪怕熊胆产品是人类的必须需求品,也必须遵循减少、替代和优化的原则来获取。更不必说,现在很多熊胆制品是用于保健品,属于应予克制的奢侈需求。更何况,天然熊胆,也并不是完全无可取代。据药物研究专家表示,人工熊胆项目已完成批量生产前的全部工作,一旦通过国家审批,人工熊胆将能正式进入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归真堂却反其道而行之,谋求上市、希望扩大“活熊取胆”的产业模式,难免会引发舆论的质疑。而这些质疑,绝对不是一个现场观摩就能化解的。

' />
归真堂的IPO再次点燃了“活熊取胆汁”的争论。“活熊取胆”到底该不该?以亚洲动物基金会为代表的一方认为,“活熊取胆”太残忍,完全漠视动物的权利,号召人们抵制熊胆产品;以中国中药协会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这是打着动物保护的旗号打压中国传统医药,是一种阴谋。(《中国青年报》2月16日)

“活熊取胆汁”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很多动物保护主义者看来,人与动物的生命是平等的,“人类中心主义”是落后的价值观,应该被大多数人抛弃。“活熊取胆”残忍至极,即便你不是动物保护主义者,看到网络上流传的那些“活熊取胆”的照片,你也不得不为人类的残忍而自责、羞愧。去过熊场的记者在他的见闻中描述,“倒了霉的熊像果冻似地颤个不停,惨叫声惊天动地。”好在,中药协表示亚洲动物基金会提供的照片已经过时,“现在的熊养殖业非常规范科学,采取的也不是那种残忍的取胆汁方法。”

因为中药协要维护中医中药业的利益,中药协替归真堂辩护的公信力自然要打折扣。现如今“活熊取胆”是不是真如中药协所说的那般“无痛无害”,这需要事实说话。唯一能证明“活熊取胆”无痛无害的办法就是开放熊场,让动物保护者们亲眼目睹取胆方式的过程,以此证明现如今活熊取胆方式的人道和科学。

但是我所担心的是,即便动物保护者们见证了“活熊取胆”的过程,即便“活熊取胆”不再像从前那般残酷,对于那些活熊来讲,“取胆汁”不可能一点副作用都没有。动物保护主义者会不会抓住那些副作用而继续反对“活熊取胆”?

“陷阱说”、“阴谋论”夹杂在“活熊取胆”支持者与动物保护者之间。无论中药协及归真堂如何“自证清白”,在“熊胆汁有无替代品”的科学探讨之外,这其中很可能存在利益的影子。正如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国天然药用资源动物药专家李宜平所言,“医药产业是一个大产业,中药和化学药各占一定的份额,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竞争,竞争激烈,竞争的结果不是你进就是我退。”


激烈反对“活熊取胆”的亚洲动物基金会到底有没有受海外利益集团资助,有没有替别人说话的“阴谋”,这暂且不论,但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言论也未必全如他们所说的那般高尚。事实上,也有一些打着动物保护旗号的基金会,在组织志愿者寻找濒危动物的过程中游山玩水。去年四月京哈高速截狗事件引起媒体热议,通观此事件过程,舆论对此最后的定论是,动物保护组织及其志愿者们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多处践踏法律;而他们那自以为“正义”的旗号,也未见得就正义到哪里去。前超女唐笑也参加了此次截狗事件,但你能相信这个曾攻击辱骂守卫武警为“看门狗”的人,投入到一窝蜂的“截狗事件”中,是单纯出自内心的爱狗情结而不是作秀吗?

不能简单地将去年的“截狗事件”与亚洲动物基金会反对“活熊取胆”相提并论,但是一旦反对“活熊取胆”陷入“动物极端保护”的窠臼时,讨论“活熊取胆”永远不会有答案了。在极端动物保护主义者的眼里,稍微夸张一些说,从活熊身上取一根毛估计都是罪恶的。

中医中药当然要发展,稀有动物更是要加强保护。“活熊取胆”到底该不该的争论中,双方必须有一个基本共识,“适度的动物福利是应该的,但动物毕竟是动物,不能对他们适用对人类的道义和保护,保护环境与人类中心主义并不矛盾。”如果没有基本的共识,无论双方争论得多么激烈,“陷阱说”也好,“阴谋论”也罢,只能为围观者提供一些好莱坞剧情式的观感罢了。

' />
每年都收取归真堂会员费的中药协能否扮演一个公正的第三方角色令人质疑。

据报道,昨天下午,中国中药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中药协会会长,原中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称,“取胆汁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自然、无痛,完了之后,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我感觉没什么异样!甚至还很舒服。”

此前,中药协与动物福利慈善机构分歧很大:动物保护组织手中“有图有真相”,表明“活熊取胆”严重伤害了熊的健康;中药协则说动物保护组织的那些照片都是一些非法养熊场救出来的熊,“去过(合法规范)熊场的人,都没有发出声音,现在反对的都是没有去过熊场的。”

“活熊取胆”对熊究竟有没有伤害?显然,不能由归真堂和中药协说了算。媒体发现,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乃中国中药协会员单位。每年都收取归真堂会员费的中药协能否扮演一个公正的第三方角色令人质疑。

当下,应由独立于中药协和动保组织之外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出面,对这一问题给出科学、客观和中立的解释,在平息双方争论的同时,也平息公众心中的疑问。

当然,对这一问题给出解释的第三方权威机构,不仅需要解答“活熊取胆”对熊有没有伤害,最好还能够解答:一,如果没有害处,那么,现代取熊胆方式比传统方式优越在哪里?二,如果有伤害,那么,这种伤害会达到怎样的程度?是否在可控范围内?

中药协和动物保护组织之间的这场争论,本质上仍是存在多年的动物福利之争。由于我国尚未为动物福利立法,诸如动物福利的边界何在?应该如何化解人和动物之间的矛盾?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学家和动物保护组织,频繁发生的虐猫事件以及杀狗事件,都凸显出设立动物福利法的必要性。希望这次的“活熊取胆”事件,能够对酝酿多年的动物福利法出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辛木(教师)

' />
学者余秋雨参观黑宝药业时题词:百般熊姿,一派人道。虽然助理金克林称从未听说过“黑宝”,认为题词一事是莫须有,可在黑宝官网“企业文化”的“社会关注”一栏中,不仅可看到题词的照片,亦有余弯着腰题字的现场留影。正值“活熊取胆”事件持续发酵之时,此事一经曝光即引发热议。绝大部分网友认为,在这个节骨眼上去为熊胆企业题词不合适,甚至将题词改为:熊姿百般惨烈,一派人道全无。(《南方日报》2月20日)

据公开资料介绍,黑宝药业养熊基地饲养2000余头黑熊、棕熊,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熊科动物饲养、繁育、观展基地及熊胆粉生产、科研中心。在黑宝官网上,未报道余秋雨前往参观并现场题字的年月日,很难断定是在“活熊取胆”引发非议的“节骨眼上”,但这些墨迹和现场照片,却令人疑惑。

“人道”自然是与“兽道”相对应的。“兽道”,也可以具体说成“熊道”。“活熊取胆”究竟“人道”还是“兽道”,只有熊知道。人也只能换位思考,用心体恤,因为人也是动物之一种。按人自身的感受,在身上开个口子,然后定时抽胆汁,其痛苦可想而知。是否也有例外?如黑宝药业所称,利用先进的‘自体造管无痛引流采胆’高新技术”,熊是否就无痛楚是否就人道了,同样是个未知数。

尽管千呼万唤,中国始终未能为动物福利立法。在人向动物索取时,应尽量减少其痛苦。对此,作家余秋雨先生,应该心有同感吧?何以就写出“百般熊姿,一派人道”的题词?是坚信“活熊取胆”的企业人道,还是眼睛被什么东西遮蔽?真想知道,“百般熊姿,一派人道”有没有润笔费,如果有又是多少?对于已经谙熟商业化运作的“学者”而言,一手交钱,一手题词,也算公平交易,哪怕如此题词有媚商之嫌、有误导公众之虞。

' />
应该秉持这样的理性步骤:先吁求法令的调整,再敦促产业转型,最后监督违法作为——而不是以暴力的姿态,循环论证着“永恒有理”的情绪。

归真堂上市计划受阻后,归真堂在其官网挂出公开邀请函,宣布对外开放养熊基地。然而,有动物保护组织提出质疑,称归真堂开放不应限制时间、区域,“我们无法确信一次被组织、被安排、被限定的参观的真实性”。(《新京报》2月20日)

风口浪尖上的归真堂,在上市大戏即将开场的关键时刻,遭遇到了舆论压力的“熊“关漫道。若不是这种压力渐有发酵成暴力的趋势并进而影响到归真堂的生产经营,当事企业估计也不会如此委曲求全——2月18日晚,在其公司官网发布《“归真堂养熊基地开放日”公开邀请函》。但这注定是一场不会和解、无法妥协的博弈:你说熊胆制品是中医良药,他说是江湖方剂;你说活熊取胆无痛安全,他说这是“子非鱼”的逻辑;你说好吧、给你来参观,他说要参观就应该随时随地……

动物保护自然有动物保护的道理,归真堂又有归真堂的委屈。不妨来看看两者的逻辑:归真堂说,“养熊是林业部颁发批文,生产熊胆粉是1995年卫生部颁发药准字号,都合法”;亚洲动物基金外事部总监张小海则表示,“并非所有合法之事都应该做”。尽管当事企业此前“反对我们就等于反对国家”的惊悚之论已沦为笑柄,但仔细咂摸一下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非常诡异的现象:公意把刺刀架在一家企业的脖子上,以此力图解决动物保护的伦理问题。

活熊取胆确实残忍,尽管中药协会日前召开媒体沟通会,表示“活熊取胆很舒服”,但公众显然也有道德质疑的权利与自由——这就好比运狗车辆行驶在高速路上,撕心裂肺的哀嚎揪痛人心,公众当然也可以问一声这狗来自哪儿、去向哪里?问题是,怎么“问”,很有讲究,声泪俱下玩“逼停”、义正词严玩“强买”,不过是以道德名义强暴法律的把戏。归真堂要申请发行股票,需要经过证监会审核,而企业在社会活动中的绝对责任是法律、相对义务才是道德。说得更直白点,上市成功与否,与爱熊者的姿态无关。事实上,推动社会进步的动物保护理念,不应该为难一家合法企业,因为你道德情感上不认同,不能据此以骄矜而高蹈的姿态就限制他人的合法权益。


道德非议是应该有边界的,公序良俗也应该有区分。如果道德可以上升为一种“特权”,随时随地对个人及企业“搜身检查”——这是秩序构架之吊诡,还是法治底线之奇耻?没有人批判、质疑归真堂的权利,但基于道德的质疑尤其该有个道德的样子,黑人家的网站、要求“随时”参观甚至揪出名人题词来批判……这已经出乎道德的诚意与本真。“并非所有合法之事都应该做”,这话姑且看做似有道理;但比之更该信奉的,是“所有合法权益都当誓死捍卫”。情感偏好,再大也大不过法律——如果这个逻辑不能恪守,即便动物保护立法进步了,反对动物保护者仍可以用今日动物保护者的语态,去继续戕害动物权益。

真要是不想看到归真堂的“熊样”,应该秉持这样的理性步骤:先吁求法令的调整,再敦促产业转型,最后监督违法作为——而不是以暴力的姿态,循环论证着“永恒有理”的情绪。任何点滴的进步,都无法寄生于煽情的表演,群体盲动式的风暴,已经让历史付出了沉痛代价。在归真堂事件面前,不妨铿锵问一声:市场经济如斯,法制洪流如斯,谁又有资格随时窥视归真堂的“熊样”?

' />
归真堂要证明活熊取胆,对熊毫无伤害,就要拿出经得起质疑的科学证据;而去“参观”的专家学者,也应用专业的调查和判断,给公众传递客观真实的声音。

沸沸扬扬的活熊取胆事件再度升级。2月18日晚,归真堂在其公司官网宣布,决定本着公开、透明、开放的原则,于22日面向媒体记者;24日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领袖、专家学者及动物保护组织,开放养熊基地。但动物保护组织“它基金”随后提出质疑,称“无法确信一次被组织、被安排、被限定的参观的真实性”。

归真堂从以往的缄默不语,到现在高调对外开放养熊基地,试图正面回应舆论质疑的意思明显。但是,在限定区域、限定时间、限定人群的条件下,接受实地参观和调查,使归真堂“本次开放考察活动将对‘养熊取胆’持不同意见的人士及群众全面开放”的高调声明,大打折扣。

更增添人们疑虑的是,据宁夏卫视《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归真堂已然聘请了一家公关公司背后助力。该公司曾帮助国内多家陷入公共危机的企业平稳渡过难关,被认为是国内顶级危机公关公司。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介绍,即将开放的熊场看不到病态熊,还可能给现场取胆的熊提前局部麻醉。

如果这一切属实,归真堂所谓的“开放”,会不会成了一出“样板戏”?如果“公开”了却没有“真相”,归真堂又怎么能消除舆论的质疑?

活熊取胆到底对熊有没有伤害、有多大伤害,现在似乎还停留于“口水战”的阶段,支持者声称“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甚至还很舒服”;反对者也是从常人的感受出发质疑:在熊身子上开一个口子,常年定时抽胆汁,怎么可能不痛苦呢?

而从媒体记者现场拍摄的视频看,黑熊是在吞食过程中被取胆汁的,虽然整个过程看起来身体反应比较平静,但判断对熊是否有伤害的标准,显然不仅是有无身体上的虐待。这样常年取胆汁对熊的寿命有无影响,企业有没有定期给每头熊体检,能否出示体检报告以证明确实对熊没负面影响?另外,能否让第三方专业机构给熊进行体检?

如果归真堂真要证明活熊取胆,对熊毫无伤害“甚至还很舒服”,就要拿出经得起质疑的科学证据,并敞开大门欢迎媒体、公众、兽医、动物学家等实地调查;而这次可以去“参观”的也不乏专家学者,应用专业的调查和判断,给公众传递客观真实的声音;而其他人士也应提前做好功课,带着问题意识去观察、调研,如实将见闻传递给公众,而不是急于下判断。

公众关注活熊取胆,并非是要和归真堂企业过不去,而是质疑这种对待动物的方式。这确实是归真堂的一场公关危机,但是不“返璞归真”、彻底反思问题所在,和公众坦诚对话,那恐怕很难消除质疑的声音,也很难真正度过危机。

□燕农(学者)

' />
在2011年因“活取熊胆”遭遇动物保护组织反对而暂缓上市的福建归真堂药业公司,因为再次出现在2月1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公布的IPO申报企业名单中而再次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该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熊胆系列产品研发生产企业之一。

对于“归真堂”这种以“活取熊胆”为主业的企业,其存在本身就一直有着巨大的争议。比如,动物保护协会认为,活熊取胆对取胆黑熊的身体以及心理造成长期的巨大折磨;而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在现代医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当初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熊胆并非不可替代,类似的虎骨和麝香等所谓的治疗某些疾病必不可少的原料,在法律禁止之后也找到了替代品。

例如亚洲动物基金表示,至少有54种草药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包括蒲公英、金银花等,疗效比熊胆更好,而且更便宜。尽管对少数疾病熊胆的疗效的确比其他的替代成分要好,但大多数的病并非非熊胆不可。因此,大力发展以获取熊胆为目的的黑熊养殖不仅有悖动物伦理,而且也是一个不可持续的产业。含有动物成分的一些中药出口到欧美,大多会遭受动物保护协会和有关国家法律的限制或禁止性规定,尽管我国法律目前还没有禁止熊胆入药,但从中药的发展趋势看,熊胆总有一天会和虎骨、麝香等一样被立法禁止。

就此而言,动物保护协会和网友反对“归真堂”上市并非无理取闹。这不仅违背未来动物保护的国际立法的基本趋势,对于股民而言,也面临着这样的企业随时可能被立法禁止的法律风险。因此,对于这样的企业,更好的做法最起码是不出台鼓励其发展的政策,而是应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推动这些企业转型,并且研发出可以替代的药品。如同以前在上市融资政策方面鼓励一些创新企业,而抑制一些对环境等有危害的企业一样,“归真堂”的上市也应该执行“绿色标准”,这不是对中国传统医药的歧视,而恰恰是推动这些企业转型,推动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然,在立法没有禁止黑熊养殖的情况下,“归真堂”等企业本身的存在仍然具有其价值。但这些企业应该认识到,“活取熊胆”本身的确具有很大的争议,被很多国家立法禁止的可能性相当大,与其谋求上市,扩大养殖规模,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产业转型和替代药物的研制上,而对于企业的主动转型,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鼓励。如果某一天,“归真堂”研制出完全可以替代熊胆的替代品,则不仅不应该阻止其上市,相反应该通过批准其上市鼓励更多的企业主动转型。

' />
近日,以“活熊取胆”为主营业务的福建归真堂再度冲击IPO,一下子让本就惨淡的创业板饱受责难。

早在2011年初,归真堂就曾冲击过创业板,引起社会各方的强烈谴责,归真堂被迫暂时搁置了上市计划。一年之后,归真堂卷土重来再谋上市,仍旧引起了社会强烈的非议。

公众谴责之所以声势浩大,关键在于熊胆生产企业的“残忍”。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作为濒临灭种的二级保护动物黑熊,在短暂的寿命周期里被不断地抽取胆汁,关在铁笼里经受将近20年摧残和折磨。

就归真堂上市的前景而言,由于已经通过标准的程序向证监会提交了申请,也出现在了2月1日公布的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表里面。归真堂的经营范围也基本界定在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因此顺利上市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不明朗的可能依然存在,一方面社会舆论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产业政策调整也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环境。

虽然归真堂号称是国内最大的熊胆系列产品研发企业,也一直强调自身的“无管无痛引流”技术,但是无论从社会责任角度,还是企业运营风险角度而言,归真堂即便上市成功,也还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投资者随时会面临系统性的亏损可能。


目前,归真堂养殖场有400只黑熊,一旦资本市场融资成功,这些资金势必将主要用于扩张规模,黑熊数量可能将扩张三倍至1200只。这或许会招来越来越多的抗议和反对,道德底线之争随时可能升级为熊胆产业模式的辩论,届时势必会影响到这一产业的政策走向。

而且,熊胆汁本身目前也是问题多多。在中医上,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是熊胆的主要功效,市面上实际有大量的药品可替代熊胆的这些药效。有替代药品,再加上面临的舆论谴责,熊胆本身可称作“夕阳产业”。创业板的企业本来应是以创新和高成长性为首要特征,而如果一个“夕阳产业”,登陆以创新和高科技为定位的创业板,本身也有争议。

不管怎么说,归真堂的技术是不是高科技尚存争议,更为重要的是,从目前来看这是一家没有表现出具备长期创新能力的企业。再加上不断地遭遇公众的讨伐、可能经受产业政策的约束,就此而言,投资归真堂,或许等于选择了“定时炸弹”。

归真堂与高科技、创新的关系令人怀疑,可活熊取胆与道德底线有关。这样的企业上市恐怕不是创业板的荣耀。如此的企业经营模式被资本鼓励,只能助涨企业继续着眼于眼前利益。在美国创业板纳斯达克已经创出十年新高,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之际,无论是企业还是证券市场都应该想想,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高科技了。

□倪金节(财经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