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人气王”老师,岂是“红包”炼成的?

2015-10-28 09:11:05?吴江?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微信抢红包”很多人喜欢玩,老师因为上课给学生发微信红包,是个稀罕事。这个好潮很好玩的事情发生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发微信红包的老师是学院实训中心主任焦世奇。因为焦老师的“新招”,他的课学生没有一个翘课,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他的班级,师生关系好到爆表,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很多学生叫他“老大”。(《扬子晚报》10月26日)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尽管大学逃课现象已成考验高校管理的一道棘手难题,甚至在祭出蓝牙点名、APP签到等防逃课神器之后,仍然遭遇各种拆招解招。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面对翘课,老师们便黔驴技穷、无计可施。这不,扬州一位老师“红包”一发,不仅学生无一翘课,甚至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更好到爆表。在防翘课这事儿上,“红包”看来完胜“APP”。

然而,老师“发红包防翘课”的做法,虽然效果相当明显,却仍然惹来不少质疑。网友的评论中更是不乏反对声,有人认为学生上课本就天经地义,沦落到要发红包求学生上课,实在可悲;也有指责这一做法是将“金钱与教育挂钩”,根本是对教育的扭曲;更有网友不无嘲讽的慨叹“这老师真有钱呀!”。

的确,为了达到目的,并不能不择手段,而仍需讲究方式方法。具体到“防翘课”的对策,当然不能只是把学生逼进课堂,却违背教育的伦理和初衷。假如学生“无一翘课”,仅仅是因“红包”诱惑,如此防翘课的真实效果如何,不仅要被打上个问号,老师“发红包求上课”会否释放错误信号,对学生形成误导,也的确也令人担忧。

不过,,那种认为老师“发红包求上课”太过低声下气,不符合教师身份和教育伦理,甚至认为“红包防翘课”的利诱手段太没技术含量,根本是一种“买考勤”的造假行为,恐怕也太过高估了“红包”的魅力。现实中,高校的翘课风气之严重,学生为了翘课,宁可花钱请人代课,以应付“APP签到神器”的,其实大有人在。相形之下,仅仅是“少则1元,多则20元”的微薄红包,又怎么可能把翘课学生“利诱”回课堂,当事教师从2014年春节至今共发红包2000元,也绝非“土豪式买考勤”。因此,“红包防翘课”成功案例的背后,并不只是“红包”给力,更多仍需归功于当事教师的个人魅力。

事实上,大学逃课风气之盛,只是单方面的指责学生太顽劣,也并非事实的全部。大学教师的学养和魅力如何,大学课堂的价值和含金量怎样,教师上课是否充分了解受众的心理和诉求,甚至授课方式是否顺应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其实同样值得反思。

而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连传统强势的媒体都不得不顺势而为,大学课堂如何维持受众的关注度,提升大学课堂的传播效率,当然也需与时俱进。一些大学教师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增进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动向,调整改进授课方式,正是对大学课堂传播规律的尊重。相比发红包,“老师虽是中年人,但十分新潮,没有架子”,“从不板着面孔,亲和力超强”,“他的课特别有意思”,这些出自学生之口的评价,恐怕才更为中肯,也才是“无人翘课”的真实原因。

一言以蔽之,真正让“学生回到课堂”的,其实不是“红包”;“人气王”老师的真功夫,也不应被“红包”遮望眼。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