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城镇化发展要给后人留下回归路

2014-05-28 08:20:39?俞  夫?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良性发展的城镇化,不仅要让当下的人们记得住乡愁,还要为后城镇化时期的发展预留空间。】

甘肃启动新型城镇化试点、贵州加快城镇化推进步伐、江西谋划赣版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近两年,不时传来的这些消息,传递出各地积极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极大热情。不过,有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是:各地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是否为后人留下了“回家的路”?

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产业发展拉动人口趋于集中,形成土地在内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这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良性发展的城镇化,应该是一种可以双向变化的人口流动,而非不可逆转的单向进程。也就是说,既要允许人们向城市集中,也要允许人们向乡村流动。

从人口的区域分布和城乡关系来看,人类历史可以分为前城镇化时期、城镇化时期和后城镇化时期。在前城镇化时期,人类基本在森林、草地和农地上生存和发展,分工不细,城镇尚未形成。在城镇化时期,分工日益深化,城镇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迁往城镇。在后城镇化时期,人类分工十分发达,人口由农村迁往城镇基本停滞,甚至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所谓“逆城镇化”,就是人口从此前的由农村向城镇集中,变为由城镇向城郊以及农村转移。这种现象,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显现。在那些国家,城镇化率并不是直线上升逼向100%,一些产业和相关人口,已经开始从城市向城市郊区甚至小城镇转移。

在城镇化初期,贫穷落后以及对更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促使人们向城镇集中。政府也乐于推动这一进程。不过,当城镇化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与城镇的差距更加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城市的紧张局促将会成为人们逃离钢筋水泥城市围墙的动因,使回归乡村成为新的追求、新的时尚。

按照这种趋势来判断,后城镇化时代的到来尽管确切时间不可预测,但其趋势不可避免。现在的城镇化发展必须为后城镇化时代的“逆城镇化”留下空间,为我们的后代子孙留下“回家的路”。

事实上,城镇化正在全国不少地方加速推进,形成新的热潮。尽管去年召开了首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要求各地坚持以人为本,使城镇化发展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应该说,这为遏制一些地方城镇化片面发展、畸形发展踩了刹车,并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遵循。

但是,如何才算“新型城镇化”,各地难免有不同理解。而且从思想认识的层面来看,“新型城镇化”是着眼于当今的城镇化时代提出来的,至于后城镇化时代的需要,仍显得关注不够。

将来,人们所要求的“回家的路”,或许会因人而异,现在仍无法完备地描绘。但至少,乡村要有让人可以回归的条件。这条件不仅包含可以回归的空间,以及供人们在乡村生存的资源,而且要有允许人们回归的合适的制度安排。制度当然可以届时再说,但空间、资源却不能到时再来谋划。不要让这些年来我们所痛失的东西,在将来变得更加稀缺,使得人们盼望回归时却无路可退。

城镇化时期必须为后城镇化时期的发展预留空间。说起乡村,很多人记忆中都有环抱房屋的翠柳青竹,抬眼可望的绿水青山。如今,一些地方披着新型城镇化的外衣,造城运动仍在轰轰烈烈,削平了青山,填没了小溪,蚕食着人们对于乡村的美好记忆。祈愿城镇化发展不要对乡村竭泽而渔,而要有限度开发、适度开发,让乡村可以永续利用。不仅要让当下的人们记得住乡愁,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可以回归的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