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治理电动自行车还需顾及民生

2014-04-30 07:59? 杨晓莉?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昨日上午,成都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召开,《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草案第二次审议稿)》提交大会审议。条例中规定: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中的电动机功率、外形尺寸等标准,在本市强制执行;行驶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非机动车未登记上路拟罚50元。

对于政府加强交通管理,笔者认为有必要,而且积极支持。但对于条例中的规定,笔者颇有微词。

一者,条例中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中的电动机功率、外形尺寸等标准,在本市强制执行。那么,超标电动车应该如何处理。 客观地说,超标电动车是在我国生产出来,经销售环节进入消费者手中的,而且所有的电动车流入市场前均有各个部门发放的通行证,从老百姓的角度看,说明这些电动车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如果不符合规定,那就是政府部门的失职,现在让购买电动车的低收入者买单,群众是不能满意的。

二者,关于条例中限速15公里的问题。从安全角度考虑,电动车应该限速,规范管理也是必须的。至于电动车的时速限制标准何为合理,既要进行科学的论证,更应当问计于民。目前,山地自行车可骑出40多公里的时速,公路自行车可骑出50多公里的时速,巡航甚至可以达到60公路!就连家用自行车也可以达到20公路,电动车就限速15公里,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够满足群众的生活。如果不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政府是否就有嫌贫爱富之嫌,激发社会矛盾。

三者,条例中规定未上牌上路罚款50元。根据很多地方治理电动车的经验看,电动车上户需要缴纳工本费和保险,条例规定未上牌上路罚款50元是否会落下为了收费才上牌的民生。再者,根据权利和义务应该相对等原则,电动自行车的权利参照的是自行车标准(时速15),而处罚参照的是机动车标准(罚款),这种规定显然是不会令老百姓满意的。

应当看到,普通的工薪阶层并不是个个都能买上用上汽车,电动车因为它既方便又低成本,已经成为普通工薪阶层的主要交通工具,他们需要电动车来方便生活。所以,治理电动自行车还需顾及民生,走好群众路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