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院士“退休”宜迟、“退出”宜早

2013-11-19 09:58? 毛建国?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这些年来,关于院士的话题一直很热,对于院士制度改革的关注度也一直很高。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及了院士制度改革。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表示,“搞科研可以80岁退,行政职位可在60多岁。”(11月18日《成都商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提及院士制度改革时,完整的阐述是“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里讲了两个概念,一个是退休,一个是退出。这两个概念明显不同,其中退休指的是退出工作岗位,而退出指向的则是退出院士这一荣誉称号。

可现实中,针对院士制度的讨论,却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有一些人因为现在院士制度出了一些问题,包括一些院士过度集中了学术资源,甚至个别院士涉嫌抄袭、成为学霸;一些院士年龄大了,学术高峰期过了,缺少新的学术创见,进而给院士贴上了负面标签,提出让院士早退,甚至表示要取消院士制度。凡此种种,显然混淆了两个概念,其实应该区别情况不同对待。

就退休而言,应该宜迟。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表示,40岁的科学家当选院士,一定是比较天才的,“什么是年轻人,有没有20岁就当院士的年轻人,年轻人的岁数应该定义清楚。”这种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知识需要创新,也需要积累,而且院士主要是一个荣誉称号,是对一个人学术贡献的承认。不经过岁月积淀,又有几个人能够脱颖而出,得到学术和社会的双重认可?

虽然有像王选这样的科学家谦称,“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上就没什么创造了。”但实际上,科学家到这个年龄,还是能够继续做出贡献的。而且有些岗位也还需要资深科学家去领衔。这也决定了在退休年龄上,应该考虑科学的特点,考虑到这些顶级科学家的实际情况,适当往后迟延一点。80岁退休未必合理,但60岁退休肯定浪费。那些本身还有能力,自己还很愿意干,而且社会也很需要的科学家,让他们多干几年又有何妨?

就退出而言,则应该宜早。现实中确实有些院士成了学术的负能量,他们占据甚至攫取了过多的学术资源,他们本身行为不端、学风不正,不仅不能促进学术发展,反而成了科学研究的阻力,对于这样的院士,就应该让他们退出院士这一荣誉称号。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社会的关注基本指向这里。对于这样的院士,特别是那些依靠贿选或其他不正当途径上来的院士,应该迅速启动退出程序,让其退出院士队伍。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现实中存在负能量的院士,但占主体的院士还是德学双馨,他们既是学术的正能量也是社会的正能量。让这些院士过早退休,是一种浪费。故而言之,对院士来说,退休宜迟、退出宜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