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重阳,该怎样关爱老人
www.fjnet.cn?2012-10-23 16:32? 王艳明?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今又重阳。还记得上次给父母打电话聊了多久吗?还记得上次回家是什么时候吗?又有多久没和父母一起吃顿饭了?……在这个集中表达孝敬与爱的时间节点,这一连串的问题会钩沉起很多人积压在心底、又久久没有翻出来检视的情感,让人纠结、羞惭甚或自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抑或外乡的漂泊,往往容不得人们时时记起曾经像牵风筝线一般牵过你的那双饱经风霜的手。 在重阳节前夕,关于老人的话题新闻扎堆儿的涌出来。桂林四兄弟寻母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当地警方全城排查帮寻找;央视记者采访一位天津的80岁老奶奶,问现在最在乎什么,老奶奶感叹“感受不到儿女温暖,恨不得快死”,“现在有话没地儿说去”;相关调查显示,外出打工者23%半年和父母见一面,31%一年才和父母见一次,18%表示一年到头也很难见到父母,但67%的受访者表示会给父母寄钱。 无论是从痛中解读出关爱和需求,还是从艰难中解读出隐忍的温情,从上述一系列事件中,到底该怎样关爱老人,似乎得不出一个标准答案。或许,桂林四兄弟焦急而执著的寻母过程,就是对老人的关爱;或许天津老奶奶的三个女儿“回家看看,多交流交流”,就是对老人的关爱;或许外出打工者往家里多寄些钱,让身处农村的老人物质丰裕,就是对老人的关爱。 其实,老人们的诉求简单而又强烈,却似乎总是得不到满足。在桂林走失的那位湖南籍母亲,需求就是能够早点回家,并且从此有子女在身边照料;天津那位老奶奶的诉求,不过是想让儿女常回家看看;进城务工农民工远在家乡的父母,想来也不仅仅在乎子女到底能寄多少钱,更多的还是牵挂儿女在他乡的生活。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艰辛与不易,每个群体也都有自己的阶段性诉求。正因如此,每个人表达孝敬与爱的方式定然不同,每位父亲和母亲对被孝与被爱的需求侧重点也不会一样。但是,正如情感专家解读的,不管时代怎样变化,人们对感情的需求始终不会变化,关注父母的需求,首先应该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被裹挟着如陀螺般旋转的人们,某些时候甚至都会忘记自己或者迷失自我。但是,切莫忘记“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关爱老人,请先从精神奉养起步,哪怕抽出零星的时间去听听老人的唠叨,哪怕回不了家先打个电话,去传递精神上的慰藉与抚摸。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迷失了心底里生发于生命原点的爱。小时候蹒跚学步时牵你的那双手,如今或许已经粗糙颤抖,需要你去搀扶抚摸。央视重阳节新闻公益行动的宣传大使打出的标语是:给生命两头同等的关爱。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今又重阳,让我们学会以各自温情的方式去关爱老人,关爱那些在我们生命伊始时关爱过我们的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3]满足老人的亲情诉求并不仅仅是子女的事
- [ 10-22]关爱老人,功夫更在重阳外
- [ 10-22]寻找失踪老人更该靠机制
- [ 10-18]莫让老人“假摔”绑架公众道德
- [ 10-18]80岁老人假摔9年拷问了谁
- [ 09-19]福州公交请小心洁癖 何苦为难底层人
- [ 09-19]拒载拾荒老人的公交与城市文明背道而驰
- [ 09-11]“空巢”老人告儿女常回家看看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