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网络时代的“围观政治学”
www.fjnet.cn?2010-10-18 09:13? 狂飞?来源:南方网    我来说两句

这一周,受宜黄拆迁事件、谢朝平事件的鼓舞,网络上逐渐出现一种“围观改变中国”的声音。何谓“围观”,百度百科解释说:“当不明真相的群众久不愿散去时,会招致更多的围观者。被围观者的一言一行都将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想要逃走却难以突破层层包围。愤怒而克制的围观者,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从未停止寻找下一个围观对象,并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地改变着中国。”

以此来看,围观的第一要义是:告别“看客心理”,形成“我在的疼痛”。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公共事件常常抱有一种鲁迅所批判的“看客心理”,这种心理是指人们面对事件像看一场戏一般,只对事件的内容本身发生兴趣,而对事件的真实人物没有同情的不良心理。而网络“围观”的出现则不然,它是公民意识觉醒的表现,观者与被观者因为都是“公民”而联系起来。以湖南台当红主持一姐谢娜的微博来看,她近日连续更新微博痛斥违法拆迁,导致其父亲背债背冤十几年,其父在阻止强拆后还被非法拘押,当释放时家中已成一片废墟。谢娜希望通过微博的传播能向社会借助力量,还其父亲一个公道。有网友在转发此一消息时,贴出一个让人不得不服的“围观”理由:“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再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这是刻于美国波士顿犹太人被屠杀纪念碑上一段话,深刻地说明了全人类“在体疼痛”,移作于对拆迁的围观,则说明了公民共同体的休戚与共。

围观的第二要义是:以弱者的“非暴力不合作”施压于权势者。由于被围观者处在圆心的位置,因此承受着较大的“围困”压力。最近,就有某县官员抛出了“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谬论,在遭到网络围观后,很快就引起了《人民日报》对这一观点的批评。而目前,对于说出“跟政府作对就是恶!”重庆市风水书记王银峰的围观也正在进行中,凤凰网友“霍默静”嘲讽道:“也难怪总是有百姓跪着去求政府,去上访,只有在法律面前才有人人平等和有尊严一说,而在”人治“和代表权力的政府决定善恶标准的时候,百姓就只能跪着,因为规则的制定者是权力,人性和生命等等价值,放在哪里不一定。”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