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国是论 > 正文
官民互动须向“可持续互动”升级
www.fjnet.cn?2009-03-28 00:25? 华商报?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我来说两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大家对“失业率”很有意见。社科院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4%%,而政府工作报告报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6%%,老百姓就产生疑问了:是不是政府工作报告不说实话?温总理当时说:“你们社会劳动保障部来说明,这个4。6和社科院的9。4有什么区别,别等着我来发话你们再去做。今后各部委都这样,只要网上出了个什么东西是需要解释的,你们不用请示我,你们赶紧上网去解释,别把问题拖成一个不得了的大问题!”(3月26日《扬子晚报》)

其实,在温总理“逼着”人保部释疑之前,社科院版失业率就已经和人保部版失业率“打起来了”,至少一倍的差距一经面世就在舆论界引起不小的争议,尤其人保部作为权威中央政府部门,其“瘦身的失业率”更容易让人和“有意缩小”甚至“瞒报谎报”联系起来,而后者的严重性在当下的语境中,直接触及一个公权机构的政治与道德底线。当然这一切更多是通过舆论声音和民众感受体现出来的,毕竟,一个权力从人民而来、权力为了人民的政府及其部门,如果面对涉及公共问题的普遍民间疑惑而无动于衷,或者释疑姗姗来迟,那么它的权力本质和初衷理应受到社会和公众毫不客气的质疑,甚至批评。

即使政府部门的作为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但纷繁复杂的逻辑与相对专业的过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往往演绎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结果,因此,公权机构在信息发布方面,不仅需要提供一个简单的结果,还需要适当提供得出这个结果的过程,尤其需要建立一种公众反馈收集机制和回应机制,使得“官民互动”实现从单向的、一次性的互动,走向真正可持续的互动,最终实现整个公共政策、公共问题真正得到民众的理解,名正方能言顺,理解才有支持。

在“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和“权为民所用”成为最大的政治话题和常识之一后,政府与民意的互动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政治习惯动作,甚至成为制度保障越来越牢靠的公共现象。只是,现在的“官民互动”很多都是非可持续性,一个公共话题往往经过一两次、两三次互动后,似乎就大功告成了。人保部的失业率调查结果应该也和民间有过一两次“互动”,在“互动”中运用科学方法发现了“真相”;可是这种“互动”一旦得出结果公布于众就仿佛画上句号——— “互动”结束了。在“社科院版的失业率”曝光后,人保部的“失业率”很快就成为众矢之的,而这仍然需要人保部“继续互动”,及时发现民意反馈、及时作出积极回应。每一次民间的强烈反馈都会及时发现、及时回应,从而在不间断的“你来我往”中实现“可持续性的互动”,这才是现代文明下正常有效的“政治互动”。

在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很多关于公共问题的公共讨论,最终成为举国瞩目的公共事件,其实往往都与“官民互动缺乏可持续性”有关,这里既有一些公权机构缺乏搜集公众反馈的机制问题,也有缺乏一种敦促公权积极回应种种疑惑乃至质疑的制度约束因素,由此才不时上演“小事拖大、大事拖爆”的悲剧。回溯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影响甚烈的公共事件,比如“躲猫猫”、比如“林松岭事件”、比如诸多食品安全问题,莫不是患上此类病根。

温总理此番“逼迫”人保部迅速回应民间质疑,但这种凤毛麟角式的解决路径终究是“靠不住”的,日理万机的总理精力再充沛也无法“逼迫”所有部门去回应民间所有质疑,真正的解决之道是“总理的归总理,制度的归制度”,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续性的官民互动”机制。


责任编辑:李峰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