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今日国际热词

4月18日,在日本岩手县大槌町,两名妇女从樱花树下走过。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东京4月20日电 日本警察厅说,截至当地时间20日18时,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日本警察厅说,在地震灾情严重的宫城县有8530人遇难,在岩手县有4058人遇难。目前仍有约13.3万人在各避难所避难。

日本东北部海域3月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
中新网东京4月19日电 东京时间19日晚23点10分许,日本茨城发生里氏5点零级地震,震中距东京54公里,深度50多公里,本网记者在东京一24层楼公寓上震感较为明显,地震持续了约10秒钟。(完)

' />

4月19日,一架东京飞抵仙台的航班降落在跑道上,机场旁边的日本航空大学遭受“3.11”地震海啸袭击已经一个多月,各种教学飞机损失极其惨重,宛如遇难飞机废墟场。中新社发贾国荣 摄

中新社日本仙台4月19日电 题:仙台临海重灾区:四月飞雪艰难复苏

中新社赴日记者组

阵雨相伴,冷风相随。19日的仙台几乎一整天都是这糟糕的天气,傍晚时分,时大时小的阵雨又转为漫天飞舞的雪花。遭受“3·11”强震海啸重创的仙台临海地区,正在这雨雪交加中缓慢重建、复苏前行。

前往临海而建的仙台机场途中,路边是海啸侵袭后留下的满目疮痍,损毁汽车堆积在一起,就像一处处汽车“坟场”。同行的司机师傅看到这样的景象,他非常心痛。一处汽车“坟场”对面,各类废墟堆积如山,几台重型机械正轰鸣着进行分类处理作业,头戴白色安全帽、身穿蓝色制服的工人冒着风雨忙碌着;重型卡车进进出出,一边将周边灾区的废墟送过来,一边又将处理完的各类物品(原料)送到需要的地方去。

仙台机场机库前的停机坪上,10多架“缺胳膊断腿”的直升机、小型飞机趴在地上,一片狼藉,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空难现场。机库背后的场面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数不过来的机场用行李车、摆渡车、舷梯车、厢式小货车以及各类小汽车,被海啸冲刷后挤压在一起,有3个车厢上还清晰地印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识。这处巨型汽车“坟场”边,一株樱花树正含苞欲放,在这乍暖还寒、凄风冷雨中透出春的气息。

不远处的机场跑道上,一架飞抵仙台的班机平安着陆,正缓缓滑行。“没电没水的仙台机场,现在用的是应急电源,震后于4月13日开通往返东京和大阪两条航线,目前每天6个班次,客人很多”,全日空职员及川先生告诉中新社记者,震前仙台机场每天有40多个航班,还有飞往中国大连的国际航班,估计今年9月份国际航班能恢复正常。


日本航空的涩谷小姐家就在仙台机场附近,有一位亲戚在强震海啸中遇难。她说,机场今年9月份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但当地不少人“车子冲走了,房子被泡了”,要恢复到震前生活水平最少1年以上。“日本加油!”她用力挥了挥手,为灾后重建打气。

仙台港境况尤为惨烈,港口防波堤被冲垮了一道巨大豁口,堤边许多棵大树被连根推起。仙台港周边工厂、社区的现状更是惨不忍睹,海啸过后只留下黑魆魆一片废墟。

沿着仙台港海边向南,一个名叫三本塚町的村子已被夷为平地,全村近180位村民目前都被安排在仙台市若林区六乡小学校体育馆避难,当地政府提供生活用品、药品和饮食,有志愿者在避难所里向灾民提供心理辅导,有电信公司为灾民提供免费的电话通讯服务。19日当天,政府还派车接送避难所的部分灾民前往较远的山形县泡温泉。

相泽先生既是三本塚町的避难灾民,又是这个避难所的负责人,他对中新社记者说,避难所里的村民比刚来时情绪平静了很多,每人都可以申请政府正在建设的临时安置房,这里的灾民原本都是乡邻,所以大家希望一起走,今后还能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原来的家是回不去了,所有人都希望尽快有个自己的家”。

避难所外,已经复课的六乡小学校门口,学生们背着书包、撑着雨伞,三五成群地结伴走出校园……(孙自法执笔)

' />
3月11日,9级大地震袭击日本,震撼世界。日本抗震技术世界第一,但在自然的咆哮面前,先进的技术,依然没能挽救至少1.3万国民的生命。在大多数人看来,地震并非人力所能影响或控制,但是,最近的报告却显示,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也可能加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这对因利益之争而进展艰难的联合国气候谈判,能否敲响警钟?

气候谈判的新“黑色注解”

如果说地震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可能很多人持有怀疑的态度。但最近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板块运动,进而增大产生地震的可能性。

这一研究报告13日经媒体披露,三国科学家称,长期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引起地球板块运动,从而刺激地震的发生。媒体称,这是科学研究第一次将气候变化与地壳运动相联系。之前科学界公认的模式是,地震引发的地壳运动会对气候变化带来影响。

三国科学家认为,地壳活动和气候变化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人类长期持续的气候活动也可能诱发地壳变动,带来能给人类以重创的大地震。

三国科学家主要是以印度洋季风对印度洋板块的影响为例,来解释地震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根据他们制作电脑模型分析的结果,印度洋季风在1000多万年的时间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地壳印度洋板块的活动。季风使得该板块活动加速大约20%,每年多移动约1厘米左右的距离。

但科学家们也强调,虽然板块运动可能会导致地震出现,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非突发性的事件。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否会导致更大规模地震的发生,还没有得到相关证据的证实。

尽管如此,这一研究报告依然引发国际主流媒体的关注,它也给目前进展并不乐观的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增添了又一个“黑色的注解”。

成果寥寥的“曼谷长谈”

就在澳法德三国科学家有关“气候变化与地震关系”研究报告出台的同月,4月3日至4月8日,联合国也再次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气候变化会议,但结果并不令人乐观。


“失败的曼谷会议”

这是4年来在曼谷举行的第三次有关气候变化的会议,这次会议需要将去年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细化,同时为今年年底在南非德班举行的新一届气候变化大会提供议题。

坎昆气候大会通过两份决议,敦促发达国家提高减排决心,要求它们向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决议还决定成立绿色气候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但此次大会只是就这些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磋商。这也是作为气候大会“附属会议”的曼谷气候会议的主要目标。

曼谷气候变化会议的主要议程有二:一是有关气候变化的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的议程重置;二是对《京都议定书》是否延长问题进行讨论。但是,马拉松般开了6天的会议后,与会各国代表几乎没有达成任何具有实质性的合作协议。

“与其说这次会议失败,倒不如说看好这次会议的人从一开始就不多。”英国《每日电讯报》说。

联合国方面也承认,此次会议“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讨论《京都议定书》之后的各国减排目标,但会议没有就此问题进行有效安排。”

争论的依旧是责任

作为国际社会最重要减排协议的《京都议定书》即将在2012年底失效。围绕该议定书是否该继续的问题,也成了曼谷气候会议的焦点。实际上,这也是此前所有气候会议的焦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此问题的分歧和争论,占据了曼谷会议的大部分议程。

发达国家认为,《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的减排规定严格,而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却没有那么严格,所以需要对《京都议定书》进行修改,反对原封不动地延长《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条款。不少发展中国家则认为,《京都议定书》经过全球讨论,且被实践证明有效,因此应该继续在2013年之后延长。

对于目前的僵局,联合国方面忧心忡忡,“如果《京都议定书》失效,又没有达成新的全球协议,那国际减排领域有可能出现真空。”


现实利益与未来危机,孰重

人类过多地排放温室气体,将引发人类自身的危机。这在数十年前,便已成为共识。为此,各种国际会议在最近几年也十分频繁。

“协商多,协议少”

从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至今,国际社会召开了两次大规模的气候变化“全会”,今年年底在南非德班则将举行第三次气候变化大会。

在三次气候大会期间,通常都会有3-4次小规模的附属会议,曼谷会议正是如此。因为涉及具体的减排内容谈判,这些小会议,实际上比“全会“更为激烈,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代表的“舌战场”。

对于气候变化,不能说各国政府不予重视,数年来前前后后进行了十多轮会谈。但关注多,分歧也多,大大小小的会议,真正有实质意义的并不多,大部分的会谈都以“共识”、“声明”等形式结束。结束之后又开始下一轮讨论,主题几乎相似,长期的马拉松式讨论令国际媒体也疲惫不堪。

英国媒体认为,国际气候谈判之所以陷入“协商多,协议少”的困境,最重要原因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两者核心的争议之一,是《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认为,与制定《京都议定书》的1997年相比,国际经济形势已经出现了很大变化,发达国家已经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力量,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在减排方面,就不能按照15年前的模式。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发达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上负有“历史责任”,因此应该更多履行减排任务,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

谈减排,更是谈利益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强调“现实”还是强调“历史”,核心就在于减排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气候谈判,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次利益的谈判。此外,对“看得见的发展利益”与“看不见的未来危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疑“颇费思量”。

面对气候谈判背后的利益诉求冲突,有观察人士预言,国际气候谈判今后的路会越来越难走。上月震撼世界的日本大地震,以及科学界“地震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能否给“执着”于现实利益的各国真正敲响警钟,从而推动德班气候大会取得实质性成果?对此,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 张乐 综合报道

' />

4月15日,在地震后因电力等原因关闭了一个多月的东京迪士尼乐园重新开园迎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