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国际滚动新闻 > 正文
5名美中情局"线人"被巴基斯坦逮捕 美巴关系雪上加霜
www.fjnet.cn?2011-06-16 07:57? 王茜婷?来源:国际在线    我来说两句

国际在线报道(驻巴基斯坦记者王茜婷):据美国媒体14号披露,巴基斯坦情报部门日前逮捕了5名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的“线人”,其中包括1名巴基斯坦军官。这些人涉嫌向中情局提供了有关“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藏身地的重要情报,导致这名恐怖大亨5月2号被美军特种部队成功击毙。这5名美国中情局“线人”是如何向美国提供情报的?巴基斯坦的逮捕行动对已经岌岌可危的巴美关系将造成什么影响?本网连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巴基斯坦记者王茜婷,介绍具体情况:

记者: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14号披露,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日前逮捕了5名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的巴基斯坦“线人”。这些人被怀疑曾为美军5月2号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行动提供情报及帮助。这篇报道称,被捕人员中包括一名巴基斯坦陆军少校,名字叫阿米尔?阿齐兹,是巴基斯坦陆军医疗队的一名医生。他是拉登位于阿伯塔巴德住宅的邻居,在当地住了好几年,但之前有相当一段时间未见踪影,直到美军的斩首行动之前才重现踪迹。阿齐兹在美军突袭行动中扮演的角色是负责记录进出拉登住宅的车辆和人员,其作业时间长达数周。而其他被捕的4人则都是阿伯塔巴德本地的普通居民。其中有1人涉嫌将拉登住宅附近的房子出租给中央情报局人员,以便后者进行监控;还有1人是在拉登住所周围农田耕作的农民。当地老百姓向记者表示,他们不知道上述人被带去了哪里,并称曾遭巴军方警告不准与记者接触。

主持人:被捕“线人”中居然有1人是现役的巴基斯坦军人,这是不是让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都有些尴尬?

记者: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巴方和美方官员表示,那名据称是巴陆军少校的真实身份才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他是否就是中情局雇佣的线人,将直接关乎巴军方的颜面。对此,巴军方在消息披露的第二天也就是15号,立即发表声明,否认有巴军官涉案被捕,称有关报道“完全错误且毫无根据”。不过媒体注意到,巴军方此番表态并没有对有巴平民因担当美中情局“线人”被捕的消息予以否认。美国《华盛顿邮报》同一天援引一名巴安全官员的消息称,本?拉登被击毙后,巴当局在全国范围拘捕了约35至40人,这些人均被怀疑为中情局服务,其中就包括一些阿伯塔巴德的居民。

主持人:在本?拉登被美军上个月在巴基斯坦境内击毙后,巴基斯坦面临着来自美国和境内恐怖势力的双重夹击,那巴基斯坦此次的逮捕行动,是否体现了巴军方面临的巨大反美压力呢?

记者:事实上,美国高层似乎在较早之前就获悉了中情局“线人”被捕的消息。美国《纽约时报》称,上周突访巴基斯坦的美国中情局局长帕内塔在与巴军方和情报部门领导会见时,就曾对此表达过关切,但似乎未得到巴方的积极回应。一名匿名美国军官称,巴军方高层,包括陆军参谋长基亚尼本人,面临着来自巴军队内部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上个月在一次军方内部会议上,基亚尼居然遭到低级军官的当面嘲笑,质疑巴基斯坦为什么在美国明显缺乏对巴信任的情况下还支持美国反恐。而以基亚尼的个人威望,在素以纪律严明著称的巴军队中遭遇如此的尴尬显然是闻所未闻。为了稳住军队内部情绪和自身地位,基亚尼在与美方的对话中表现得更趋强硬。上周,巴基斯坦军方发表声明,明确表示美军无人机打击的做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接受。不过15号,美无人机又在巴境内发动了一拨袭击,在南瓦齐里斯坦部落地区炸死了4名武装分子。

主持人:巴美关系在本?拉登被击毙后陷入严重危机,现在“线人”事件又浮出水面,这对巴美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记者:近期的巴美关系可谓反复经历着雪上加霜的考验,包括美军击毙本?拉登的单方面跨境军事行动,以及此前陷入舆论漩涡的枪杀巴平民的“戴维斯案”,还有维基泄密披露的巴军方领导人和美官员的私密谈话等。6月初,巴美情报部门因“拉登事件”中断联系后,作为“破冰”的一种尝试,双方宣布建立重在情报分享的联合反恐行动组。但这种回暖的苗头日前却被一桩围绕情报分享的争执无情浇灭。据称,美情报部门主动告知巴方,在巴部落地区有2处疑似爆炸物存放点,怀疑系非法武装组织“哈卡尼网络”所有。但当巴清剿行动部队到达现场时,爆炸物和武装人员均早已转移。美方怀疑巴情报部门有“内鬼”向对方通风报信。美国防部长盖茨15号表示,此事令美方十分失望,但同时也坦言必须直面巴对美存在的信任赤字。此外,巴当地媒体15号普遍报道了另一则可能进一步加剧巴美裂痕的消息。美众议院拨款委员会14号通过了一项国防预算支出法案,要求为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设限,规定美政府在向国会汇报有关援款的使用情况之前,将冻结美对巴11亿美元军事援助中的75%。评论普遍认为,这个“并不友好”的举动显然将给早已命运多舛的巴美关系带来新的复杂因素。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