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育伟:学习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平安河池
2014-01-24 09:35?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责任编辑:黄水来 黄水来 |
分享到:
|
二、完善“四项制度”,切实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 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最有效的办法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进一步推动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逐步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为做好群众工作建立制度保障。近年来,河池市在社会管理上不断发现和总结基层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一条具有河池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一是推行居住证制度。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当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行居住证制度,使流动人口享受和本地居民同等待遇问题成为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河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制定了本市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方案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安排,采取市、县两级共同承担方式,落实了经费保障,促进这项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市级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改造任务已经完成,全市11个县(市、区)73个乡镇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现有工作人员302人,建立村(社区)流动人口申报组384人,落实工作人员1016人。全市设立居住证受理点98个,受理申请居住证5359人次,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4800张,办理农村人口进城落户4000多人。南丹县车河镇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下设19个流动人口工作室,今年1-3季度共采集流动人口信息达6000多条,接待群众来访125人次,安置流动人口子女入学500多人。 二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基层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终端化,是“枫桥经验”的另一个重要启示。2012年以来,河池市全面推广“天峨经验”和都安县“一村一警”农村警务模式,积极探索具有河池特色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目前,全市“一村一警”配备率达100%,驻村民警与县乡驻村干部、村屯干部和农村“五大员”协同配合,构建了农村社会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全市初步形成“村(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如罗城县积极推行农村“1+2+n”警务网点化和社区“1+2+n”警务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县11个乡镇125个村全面推行“1+2+n”网点化管理模式,即每村落实1名驻村民警+2名县乡干部(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一名乡镇包村干部)+若干名网点员(村屯干部、联防队员、护校员、护矿员、农村“五大员”等),全县16个社区推行社区“1+2+n”网格化管理模式,即每个社区落实1名警长+2名警员+若干名网格员(乡镇包社区干部、社区干部、护校员、护矿员、单位内保人员等)。 三是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枫桥经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项目,必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011年以来,河池市不断健全和完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程序,切实了做到应评尽评。通过建立公示、听证、对话、协商等制度、机制,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协调,使评估过程成为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过程。2012年以来,全市对164个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决定暂缓实施项目10个,不准实施项目7个,切实做到了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纠纷产生。 四是建立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于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到抑制或损害而且事后并未获得相应的补偿,其解决必须从利益的分配和实现入手,建立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近年来,河池市不断强化为民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积极推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做法,依托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等工作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市、县(市、区)成立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和群众工作部,全市建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99个,实现群众工作常态化。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和联系群众制度,完善“网络问政”常态化机制,全市初步建立“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五是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最核心的是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因此,必须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尤其要扎实开展好干部下访化积案解难题办实事行动,回应群众诉求,排查矛盾纠纷。2012年,河池市综治委组建了专业性调解机制建设工作小组6个,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处平台11个,医疗纠纷调处平台12个,劳资纠纷调处平台13个,全市24家律师事务所125名律师分别与139个乡镇(街道)开展“结对子”活动,将法律咨询服务引入矛盾纠纷调处全过程。全市持续开展“万名干部入乡住村”、“千名干部进库区解难题”和机关党员联系农村贫困户活动,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充实一线、服务群众“零距离”。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分级负责、联调联处、督查督办和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协调联动和有机衔接,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1-9月,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392件,同比下降12.7%,调结5012件,调结率92.95%。今年以来,中央政法委交办涉法涉诉进京上访案件44件,已经全部化解,化解率100%。市、县两级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共受理医患纠纷案件17件,调解成功16件,目前正在协调解决1件。2011年至2013年第三季度的11个季度中,我市社会公众安全感均排在全区前2名以上,实现了持续稳定的目标。 |
相关阅读:
- [ 01-24]新媒体“微应对” 肇庆公安网络问政再发力
- [ 01-17]让网络问政成为民声的扩音器
- [ 01-17]王景玉:网络问政的政治效能感浅析
- [ 01-15]山东日照交警网络问政收集意见1200余条
- [ 01-14]瑞安全媒体网络问政走在浙江前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