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何时实施年次票制,一直是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结果,有市民早在4月15日就在南京市网络问政平台发了帖子,按规定应在24小时获得回复。但如今一个月过去了,多名网友在南京市网络问政平台发改委论坛上望眼欲穿,却没有获得一条官方答复。失望之下,有网友不由感慨:“发改委就是牛。”(据5月17日《扬子晚报》报道)
制度的刚性是保持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缺乏了刚性的制度执行力,那么,无疑将使良好的制度失去促进工作、赢取民心的基础。而我们可惜的看到,南京市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中,就出现了发改委这样的“冷处理民意”的部门,使网络问政关于时限落实的制度落了空,受到了民众的质疑,影响了网络问政的效果,动摇了网友对于网络问政的信心。
政府工作的效果固然重要,然而,态度也是重中之重。态度问题更能够彰显的是政府工作的形象,体现政府工作的亲民力。据了解,在南京市网络问政平台开通伊始,主管部门南京市委宣传部就明确要求,各个部门区县的网络新闻发言人,要对网民的发帖24小时内回复。网络问政平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求各个单位24小时回帖,并不意味着立马解决问题,而是要让网友知道自己问题已获关注已被受理,这样可以及时地与网友沟通交流。从这样的制度规定出发,有关部门就应强调“态度”问题,强调工作作风问题,从而确保以积极的态度谨慎的对待民众的意见和问题,做到尊重民意与尊重网友,做到“有贴必复、及时回贴”。
尽管网络问政成为了某些领导干部所称的“压力”,然而,我们不能够否认其对群众的吸引力,不能够否认其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能够忽视其中的巨大的民意期待。从这样的意义来说,“压力”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维系在权力之上的“重器”——缺少这样的“重负”,我们很难指望政府工作能够创造出宽松、便民与利民的环境,创造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更无法指望责任意识、廉洁意识与服务意识在政府工作中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
杳无音信的网络问政讽刺啥?在大量的利好事例证明下,网络问政对于政府工作及对于民众期待的积极回应意义,这是无需多加论证的。笔者希望,少数部门对于网络问政平台上的网帖的回复拖沓、敷衍了事的现象能够尽早的销声匿迹,有关人员及有关部门能够在接受市民质疑和“拍砖”、接受舆论监督和批评中进一步端正态度,着力转变作风,更扎实的推进工作,坚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阳光透明的权力运行、科学高效的工作效率取信于民。
- 2011-05-11部分官员成网络意见领袖 掌握权威消息常爆猛料
- 2011-04-29创新社会管理 “网络问政”畅通干群沟通渠道
- 2011-04-0825岁草根执着网络问政 建议打造环厦漳旅游经济带
- 2011-03-25一位80后草根网民的网络"问政" 感动现金赌场app下载:市委书记
- 2011-03-24"微博元年"政府扎堆织"围脖" 试水网络问政(图)
- 2011-03-14“网络问政”风生水起 微博加温全国两会
- 2011-01-262010网络路线图:网络问政渐入佳境 立法仍需加强
- 2011-01-122010网络舆论关键词盘点 微博成所有人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