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家园”无忧安置 “红色家书”雪域寄情
2025-07-09 15:11:32? ?来源:《海峡通讯》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
编者按 在福建这片红色热土上,“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全省军地各级深入学习贯彻申博体育: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秉承“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双拥优良传统,创新推进军民共建、军地互办实事、精准服务退役军人等机制,高质量服务支前备战,拥军优属富有成效,双拥文化氛围浓厚,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圆满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满堂红”“六连冠”,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省份。《海峡通讯》推出“新时代双拥在福建”专栏,集中报道我省各地开展双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故事,推动福建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今日转载《“放心家园”无忧安置 “红色家书”雪域寄情》,全文如下。 “放心家园”无忧安置 “红色家书”雪域寄情 ——莆田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工作纪实 文|本刊记者 吴晨倩 木兰溪畔,钟灵毓秀;湄洲湾头,潮涌情深。 这是一座红色基因鲜明的英雄城市,也是一片军爱民、民拥军传统深厚的热土。这里是闽中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福建革命事业的重要策源地。这里走出了众多革命先烈,也见证了千千万万普通军属在和平年代的默默守望。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京召开。莆田以全省第三的优异成绩再度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成功实现“七连冠”。这一荣誉见证了这座城市双拥工作的坚实足迹,更凝聚着妈祖故里军民之间历久弥坚的双拥情怀。 把“尊崇”落到细节里 “从异地移防莆田,不仅孩子能优先入读市区优质小学,连爱人也顺利调进了国企。”家住城厢区某家属院的军人林斌(化名)说起“归来”,语气中满是归属感。 近年来,莆田市在优抚安置和家属保障上持续加码——学前阶段100%安排优质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100%安排省优质达标校,就读优质民办初中校的驻莆军人子女择校费用由财政承担;每年提供6个市级、若干县区级定向岗位招考随军未就业家属,主动对接安置岗位。2020年以来,全市已有700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发放补助资金100多万元,近百户军人军属通过招考或调配实现就业安置。 围绕“尊崇优待”系统化、常态化推进,莆田市近年来研究出台《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实施细则》,在省级政策目录基础上新增43项服务事项,总计推出196项优待项目,涵盖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等全链条服务保障,全面提升军人军属的获得感与荣誉感。 各县区积极联动创新:城厢区出台《现役军人优待实施细则》,对大学生义务兵家庭每年增发80%的奖励金,现役军人胞弟胞妹享受优先择校读书政策,大学毕业生义务兵父母每年免费享受价值2500元的健康体检服务;仙游县出台《关于构建仙游县军人军属、民兵“3+2”服务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全省首个涵盖教育、医疗、金融、就业、住房等多领域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部队转业军人安置,莆田市、县区按照1∶1.5的比例提供岗位,用真心实意为退役军人铺好“第二战场”。近年来,转业军官100%安置到行政及参公单位,转业士官100%安置到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进藏进疆等高原退役士兵也100%通过考试招录到市、县(区)属国有企业。 在用地紧张的中心城区,莆田市专门划拨15亩优质地块建设示范家属院,集中安置任务一线部队军属。这一决策体现的不只是“待遇”,更是“态度”。项目建设前期,相关部门多轮协调、现场踏勘,联合推进天然气入户减免、周边配套规划、道路拓宽与停车位预留,并同步把军属子女入学纳入属地教育统筹,在入学时间、学位分配上实行优先保障,打造从户籍到住房、从入学到就业的“一条龙”安置服务。 “原本担心回来安顿会有许多琐碎问题,没想到从住房到入学到找工作,政策都安排得很细致,工作人员也非常有耐心。”林斌感慨道。 在打造示范家属院的基础上,近年来,莆田市还探索打造了“滨江雅郡”拥军小区。该小区设有退役军人之家、红色书吧、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党支部+驿站“双平台”推动小区共治,节日慰问、政策宣传、健康讲座、国防教育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为军属营造温暖、安全、有参与感的社区氛围。 让“融合”走深走实 双拥不仅是一项制度安排,更是军地之间的“双向奔赴”。在莆田市,这条融合之路走得实、做得细、铺得深。 城连共建,是这座城市的“高原情怀”。莆田市以“三共”模式深化与西藏岗巴某边防连队结对共建,投入300余万元建设洗浴房、电影院、文化室等“交钥匙工程”,并组织送医巡诊、视频互访、节日慰问等系列活动。小学师生给戍边官兵写信、做贺卡,“山海情”在雪域高原与东南沿海之间流转。 在莆田本地,社会化拥军日渐成形。2025年6月,莆田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正式成立,同步启动“莆阳拥军百家行·军民同筑强军梦”主题活动,着力打造具有莆田特色的爱国拥军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0多家企业被授予“爱国拥军企业”“军人驿站”称号,涵盖鞋服、通信、医药等产业链条。 结对共建不止于仪式感,更在于真落地。2023年以来,莆田市推动建设军人事务“一张图”平台,强化功能场景运用,极大提升服务精准度与满意度。 在感受地方真情拥军的同时,广大驻莆部队官兵始终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之余,积极投身莆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用行动诠释军民鱼水深情。近年来,驻莆部队支持32个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助力城市蝶变。部队还与9个村庄结对共建,累计投入170余万元用于道路硬化、水渠修缮、照明升级等基础设施改善,助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团级以上干部及营级单位主官常年参与“1+1”助学行动,每人每年资助困难学生不低于1500元,让军人情怀温暖更多家庭。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军人更是“最可依靠的人”。2020年以来,驻莆部队累计参与地方抢险救灾2.6万人次,转移救援群众7000余人次。特别是在2023年“杜苏芮”台风袭来时,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逆风而行、冲锋在前,冒雨转移群众、抢修道路,生动诠释了军地同心、共克时艰的时代担当。 2023年7月30日,驻莆部队某部组织官兵在抗击“杜苏芮”台风中清理路面倒塌树木。 (李东昇 摄) 让“荣光”照见未来 “解放军叔叔,岗巴的风一定很冷,记得穿上厚厚的军大衣。祝您新年快乐!”这句来自莆田市实验小学的“节日寄语”,被学生亲笔写下,寄往雪域边防。 “春节祝福进军营”是莆田市创新文化拥军的代表性项目之一,由团市委、市双拥办等部门联合发起,全市3所小学学生参与书写家书,为驻地官兵送去精神慰藉与家国共情。家书中不仅有“保重身体、注意防寒”的牵挂,也有“请放心保家卫国,我们以你为荣”的敬意。这一活动同步纳入国防教育体系,作为语文与德育课堂的延伸实践,让孩子们在写信中学会表达、懂得感恩,种下一颗颗热爱祖国、尊崇军人的种子。 除了“纸短情长”的书信,莆田市还注重打造面对面、心贴心的宣教场景。今年以来,城厢区“老兵宣讲团”先后走进莆田海警高登(城厢)舰等驻地部队,开展“老兵宣讲进军营”活动。两位有着战斗经历的退役老兵——阮文冰、曾德喜,用质朴语言回顾烽火岁月,以亲历讲述传递信仰力量,深深感染了在场官兵。“听完宣讲,更能体会身上这身军装的分量。”一名现役战士动情地说。这种从老兵讲到新兵、从军史讲到使命的互动形式,正成为“红色基因代代传”的生动载体。 文化润心,制度托底。2023年底,莆田市退役军人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高分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省推广样板。莆田市构建“四个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全市累计建设129个退役军人服务站点,推动服务保障能力提质增效。 制度之外,是担当与热忱。莆田市以“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推进文明共建,组建“先锋应急队”等志愿组织,服务内容涵盖基层治理、政策宣传、应急救援等。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活动350余场,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 双拥无小事,件件皆民心。今天,从退役安置到教育帮扶,从政策保障到精神关怀,莆田市用一项项制度创新,将双拥精神深深融入城市治理的肌理中,让军人军属在这座城市“有光荣、有地位、有未来”。未来,莆田市将以“七连冠”为起点,继续书写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的福建故事。(《海峡通讯》2025年第13期 | 7月上)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