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据点、攻炮楼、俘虏日军……走进老兵王生祥的抗战生涯
2020-09-17 10:49:34? ?来源:新福建 责任编辑:王姗菲 我来说两句 |
生于1927年1月的王生祥,是河南省武陟县圪垱店镇人。1944年12月入伍,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接管南靖县国民党政权,进行剿匪和新中国建设。现在是南靖县离休干部,因战六级伤残军人。 “我是1944年年底参加八路军,参军后成为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主力第二团6连(原129师刘邓部队385旅老二团)一名战士,随后跟随部队多次参与攻打河南焦作、修武、鹤壁等日军顽固坚守的县城及各据点。1945年8月,在攻克河南博爱县北山日军据点的战斗中,我的耳部被日军用刺刀刺伤。”在王生祥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位曾经浴血奋战的老兵,93岁高龄的他,用颤抖的声音为我们讲述着那段光荣的历史。 回首往事,恍如昨日。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随着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撤退,侵华日军迅速占领了河南省,王生祥的家乡武陟县圪垱店镇,就驻扎有日军队伍。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行径在王生祥年少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让王生祥深刻认识到当亡国奴的悲哀。 1944年底,王生祥义无反顾地投奔八路军,成为一名抗击侵略者的战士。成为八路军后,王生祥苦练杀敌本领,多次在训练中得到表扬。眼看着马上就要到1945年元旦,王生祥所在部队接到命令,要消灭一股猖獗活动于武陟县小高镇(地名,现改名为三阳乡)一带的日伪敌军。王生祥跟随部队急行军两天后到达小高镇西尚村,在日伪军必经之路设下埋伏。 当数百名日伪军进入包围圈后,他们发动猛烈攻击,在激战一个多小时后,王生祥与战友们不但消灭了这股敌军,还俘虏了十几名日本兵。小高镇的这次胜利,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军民的抗日信心,也提升了王生祥抗战到底的决心,老百姓纷纷编出民谣四处传唱,有力地鼓舞了民众抗日斗志。 1945年8月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时期,王生祥所在部队在攻克博爱县城,率先拉开豫北大反攻帷幕后,又受命攻击博爱县北山铁路旁的日军重要据点。这个据点是日军精心修建的工事,建有炮楼、围墙、坑道等设施,驻守有十七名日军及一百多名伪军。鬼子们妄图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当晚在完成包围后,王生祥所在的连队担任强攻任务。经过一轮迫击炮和炸药轰炸后,防御工事被炸开缺口。王生祥和战友们争先恐后地从缺口中冲进炮楼消灭敌人。 王生祥摸了摸左耳上的伤疤,回忆道:“正当我从炮楼底层冲往二楼时,一个鬼子兵居高临下用刺刀扎向我的头部,只见一道白色光芒袭来,我急忙一闪,闪过致命一击,但左耳却被锋利的刺刀瞬间切开。” 一时间,鲜血随着他的耳朵,流向下巴,流向胸膛。“那个时候哪里还管伤痛啊,我第一个就冲上炮楼,大喊‘缴枪不杀’,鬼子兵可不像抗日神剧里的乖乖举手投降,刚开始还想反抗,被我们用刺刀顶在胸口,才成了我们的俘虏,这一战他们俘虏了十七名日伪军。” 1945年抗战结束后,王生祥继续跟随部队参加解放战争、剿匪战斗等多次战役,并在解放战争中再次受重伤,头部至今还留有炮弹残片;1949年2月,王生祥听从组织安排,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五大队二中队一员南下福建接管南靖县国民党政府,为新中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父亲‘对党忠诚’的光辉品质对我们整个家庭影响最大,家中不少后辈都入了党。作为革命后代,我一定会传承这种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把该做的事做好。”采访结束时,王生祥之子王达说道。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