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战士逆向而行
2020-02-16 17:26:47? ?来源:武警福建省总队医院 责任编辑:黎晶瑛 我来说两句 |
74枚鲜红手印泪湿众人眼眶,300余例发热病人无一逃脱慧眼,20多天坚守筑起一道道防线……武警福建省总队医院护理人员“逢敌亮剑”,践行使命。 护理部主任谢娟——甘为先锋 早上七点半,福州下了一夜的雨还没停,总队医院护理部主任谢娟早已忙碌在预检分诊处。大年三十以来,她已经连续二十多天同医院内控小组护理人员,一同值守在医院门诊部入口的预检分诊处,把住疫情防控“第一关”。 “您好!请先测量体温。” “您近期有没有去过湖北或者接触过湖北回来的人员?”在医院大厅入口护士耐心询问着,对进入医院的人员逐一测量体温、询问病史,做好登记。绝大多数患者积极配合,也有个别急不可耐。谢娟刚刚离开一会儿,这里就“闹”起来。 “我排了一个多小时了,还让不让进了!”“程序太繁琐了,效率太低,我等不及了!”一句句埋怨让护士焦头烂额。谢娟连忙赶来解围,耐心解释劝导,逐渐平复患者情绪,秩序恢复正常。这已不是第一次遭遇此类情况,这些天来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患者压力大,谢娟总是及时出现化解难题。 “预检分诊处是医院最前沿的岗位,必须仔细严谨!”谢娟对护士强调后,转身又和内防小组成员研究更科学的预检分诊流程。 谢娟的爱人任职于南平支队,常年两地分居,如今医院任务繁重,谢娟只好把一双儿女送回上杭老家。她告诉孩子:“妈妈是军人,等打赢了这场仗再来接你们回家!”临走大儿子李骁炀画了一幅画为她加油,让她百感交集。回在医院,她身兼数职,既要抓日常护理工作,又要持续关注发热门诊等重点部位。有人调侃说,疫情防控期间每日步数过万的,不是自己不要命的,就是为了别人“不要命”的。而谢娟的步数这些天总是占据前几位。 急诊科护士长李会——党徽在护士服上更红 急诊医学科除了急诊急救之外,还承担着夜间发热门诊以及非工作时间预检分诊任务,是直面新冠状病毒的一线科室。为保证疫情不传入,他们24小时不间断排查,工作量越来越大。 “这个额温枪在离额头或手腕3至5cm位置按下,与患者要保持适当距离……”一大早,李会就给新来的护士们演示如何正确使用体温枪,抓好岗前培训。 李会是非现役护士长,但党龄已有十年。从1月24日那天起,她就进入了“战斗”状态。每天到科里都要“全副武装”,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有情况她都冲到最一线。防护服半天穿脱一次,期间不能饮水、上厕所。三层衣服经常汗湿两层,最外层防水,只能闷着。科里人员自我安慰道,我们百毒不侵,侵进来也被闷死了。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和护目镜,完全识别不出谁是谁,但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医护工作者,他们处在第一线,识别筛查发热患者,每天重复着看似简单实则是有风险而且还繁琐的任务。白天急诊、120急救、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晚上值班还要加强到两人一组。排班人手不够,李会总是把自己名字填上去。 “虽不是现役,但我是党员,又经历过许多大型医疗保障任务,和年轻同志比,算有点儿经验,家庭负担比较轻。我不来谁来?我不上谁上?”李会说。 截至目前,李会和同事们共接诊发热患者300余人次,未出现一次错报、漏报现象。 康复医学与理疗科护士郑颖——隔离医学观察区的守护者 “我们是隔离观察对象的唯一守护者,温暖他们是我们的责任!”护理士官郑颖在隔离区临时党支部大会上如是说。 隔离区建立以来,留观人数一直保持在30名左右。每班两个护士,一日三次消毒、三次测温、发药换药、垃圾处理等等,科室工作量极大。从宿舍到病区,郑颖要换4套衣服、2双鞋,穿2层鞋套,4个小时下来,全身湿透,耳朵被口罩勒红,鼻梁骨被护目镜压出血印。 留观区里还有行动不便的患者,许多脏活累活都得由郑颖帮忙,一位患者曾感激地拉着郑颖说:“家里人也做不到这样啊!” 但在郑颖看来,相比最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自己面临的风险和辛苦不算什么。郑颖说:“我们‘动起来’,把隔离观察区这块守住,大家才能安心‘静下来’。” 疫情发生后,谢娟、李会和郑颖以及医院其他74名医护人员都写下了驰援湖北的请战书,他们迫切希望能到防抗疫情的最前沿。 谢娟和爱人商量去支援湖北,同为军人的爱人一百个支持;李会和家人说了请战的事,家人帮忙准备了生活用品;郑颖没敢跟父母说,但她相信父母会支持理解她的选择。 这些天,她们都参加了医院赴鄂抗击疫情医疗救援预备队行前培训。她们一边坚持“三班倒”,一边拿着防护服反复练习穿脱,用休息时间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做好随时上战场的准备。 我是军人,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先上!我还没结婚,我先上……在困难面前她们当仁不让。 “古路无行客,寒山见诸君”,在最需要的时刻她们动人的身影从未缺席。(本文图片供稿单位:武警福建省总队医院)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