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网络媒体走转改】移民搬迁户的三桩喜事

2016-08-29 10:17:40?李政葳?来源:光明网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网络媒体走转改】移民搬迁户的三桩喜事(组图)

   曾经的深山“贫困村”,如今的“富裕村”

文/图 光明网 李政葳

车子驶出于都县城,绕过几座小山坳,便来到了于都县罗坳镇河坪村磨刀石水库旁的大桥古嶂移民新村。整个新村依山傍水而建,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楼房在青山绿树掩映下格外显眼。

新村占地约70亩,规划移民安置160户,目前已有143户农户搬迁入住。“开始也觉得故土难离,但看了这里的居住环境才意识到,比山里老房子强太多了。”住在村口的陈佛生忆苦思甜,不免一番感慨。

曾经的罗坳镇大桥新村古嶂片区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罗坳镇党委书记谢荣生介绍,这个贫困村落辖6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有133户656人,片区自然环境恶劣,村民集中居住在地势险峻的半山腰,仅有一条3.5米宽的盘山公路通往外界,是全县地灾避让的重点区域,近70%村民居住在土坯房中,人均受教育只有5.9年,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7亩,半数以上村民家庭贫困。让陈佛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山区石头很硬,不能钻水井取水,饮水要用管子将山泉水引下来,每逢雨天还要储存雨水。

为此,2013年2月当地政府便提出了将古嶂村民整体搬迁到村中心地带的思路。新村在2013年7月启动建设, 2015年春节陈佛生等656人搬迁入住。

去年,陈佛生遇到了两大喜事,搬进新房自然是第一喜,紧跟着儿子娶上了媳妇是第二桩喜事。“以前当地流传着‘好牛不耕古嶂田,有女不嫁古嶂人’,搬迁前年轻人难娶媳妇,很多外村姑娘看了房子经常扭头就走。搬出深山后,好事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陈佛生笑言。

实践证明,新村建设探索出了贫困山区扶贫移民整体搬迁安置新模式,为全县提供示范。而在移民安置入住的同时,县镇把移民的脱贫致富也作为安置工作的一大着力点,力求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富的起。谢荣生介绍,新村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充分利用房屋坡顶资源,每栋安装5千瓦光伏,初装费用总投入为2.8万元(帮助办理银行贷款,前5年贴息),每户一年发电约为6500度,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除了光伏发电扶贫带增收外,古嶂新村还大力探索发展特色农业,建设500亩百香果种植基地,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注册成立于都县“赣兴”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当地村民和贫苦户加入合作社,让农户获取劳务收入、租金收入、经营收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增收渠道。另外,该村还在县工业园设立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果汁和果脯,大大延长了产业链。

搬迁后的新村距离县城仅有4公里,到县城就业非常方便。政府部门经常组织培训推荐就业,优先安排移民户到县城工业园务工。“儿子被安置到工业园上班,现在一家人每月的收入都有三四千元。以前住在山里收入结构单一,耕地、林地这些加起来一年也就两三千块钱。”对于陈佛生等移民搬迁户来说,促增收无疑又是一桩喜事。

除了干净明亮的居民楼和硬化路面,政府还出资初步完善了移民新村卫生所、休闲场所和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并配备了居家养老、购物、农民培训、文化(农民书屋)等场所,成为功能齐全、宜业宜居示范区。

坐在门口,吃着棕花,喝着擂茶,曾经的深山“贫困村”,如今的多彩“富裕村”,扶真贫、真扶贫,接连而来的一桩桩喜事开启了古嶂人的新生活;大桥古嶂新村的扶贫移民新路径也取得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