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 正文

[散文]走进土坑刘氏古民居群

2014-09-11 16:01:07?李集彬?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穿行在土坑刘氏古民居建筑群里,有风从我身边经过,一阵又一阵,从这一个门洞进入,又从那一个门洞出来,毫无顾忌地穿越长长的巷子,在房屋和房屋之间来回奔跑。数不清这一个村庄里拢共有多少座这样的房屋,一座又一座,接踵而来。我来过这里五六次,每一次来,冷不防又撞见一座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古老的房屋。

南面那座清朝刘百万(刘端弘)的古大厝,三进五开间双护厝,据说有100个门、99个窗、11个天井。我想,那些门,那些窗,一扇扇打开,一扇扇关上,那要多久时间啊!大门两侧,两排旗杆座簇拥着分列两旁。这么一座宏伟的古建筑,它究竟要标榜什么?一是财富,二是地位。这是乡村的朴素理想。也许这一座宅子的主人他是实现了,你看,面前鳞次栉比的闽南皇宫起古大厝,几十座,一行行排列开去,三百多年过去了,安安静静卧在这里,在阳光下散发着一个家族历史浩瀚的光辉。

走进村庄,一扇枯朽的木板门扇被风推开,倾侧在那里--也许三百多年前,或者更早,它从来没有关过,一直敞开着。这座古大厝不像刘百万的古大厝那么大,但也有许多门、许多窗,也许打开又关上,关上又打开,后来累了,不管它了,便一直开在那里,任凭爬虫、鸟雀甚至风,从那里自由出入。后来连居住在里面的人也悄悄离开了,这一座大房子便无人居住,杳无人迹。野草在地板上、墙缝间、瓦楞上蓬勃生长,阳光从塌陷的屋顶上倾泻下来,翠绿和金黄铺满一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见时光缓慢、从容、沉着前行的声音。

那一个外号叫刘百万,名端弘,被村民亲切地称作“黑伯”的乡下老人,长衫马褂,瓜皮小帽,此刻正端坐在选青斋前面凉亭的圈椅里,手持长长的烟斗,烟早已熄灭,风掀起他的衣褶,一切在时间里凝固。那株高耸入云的攀枝花树,叶长了凋,凋了又长,花开了一季又一季,黄黄红红,全都零落在小小拱桥和一池春水的怀抱里。树根暴露出地面,一横一竖,竟有人腰粗。后面一小阁,供奉关公像,也许是武馆……蓦然回首,你发现刘端弘笑了,不清楚他笑什么:是想起当年率领船队穿越波谷浪尖的挥斥方遒,还是听见三百多年来选青斋里永不泯灭的琅琅书声?他身后是云一般气势恢宏的古民居建筑群。

南有刘端弘,北有刘端瑜。刘端弘闯关东,刘端瑜开杉行,都成一方巨富。耕读传家是中国农业社会的理想的生存方式,即便再有钱的人家,也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争取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光耀门楣,于是刘端弘去找刘端瑜。他们早有共同的想法,两个人一拍即合,一南一北兴资办学,资助族中子弟习文学武。南有选青斋,北有凌云斋,不管是刘端弘还是刘端瑜,用意如出一辙,目标都在于培养青年才俊。果然,几百年来土坑村文风鼎盛,入仕者70多人。封建社会里,政治与经济总是相互促进、相互相成,自此,土坑村不断繁荣壮大,房子越盖越多,形成如今这般规模。

选青斋,解放后改建为小学。凌云斋,楼阁犹存,从现存的房屋形制和规模看完全是私塾形式。门前五株古榕树,高二三十米,枝干虬曲,遮天蔽日。不知为什么,这些房屋乡人说它是“德元的”,榕树下也叫“德元树下”?这个“德元”究竟是一个人的名字还是一座书斋的名字?德元:德行居首,道德方面的楷模。起先我想,也许是一座书斋的名字吧,古人一向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后来才知道,它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是他们的祖先。他是不是刘端瑜?……这样想着,站在门前的砖埕里,似乎还可以望见一些留着长长辫子的年轻人,捧着一卷书从门里出来,在树下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这里面有刘开泰,有刘逢泰,还有许许多多人。从这里走出去的刘端瑜的儿子刘开泰,清道光十七年武进士,江西南赣总兵(正二品),钦赐提督(从一品)--据说清朝惠安县共有九个提督,刘开泰居其一。后来他与太平军石达开对峙,苦战半个月,死于军中。这一段历史《清史稿》卷八十七、志六十二有载。《天国志·天王本纪》记录较详:

甲寅(咸丰)四年,十月十八日,(翼王)破斩清赣南镇总兵刘开泰父子于宁州马坳。

根据这一段记载,刘开泰死时是总兵,那么提督衔该为死后所赐。

对于元、清两朝,我们总是怀着复杂的感情,涉及到是非判断,往往含混不清,语焉不详。比如刘开泰和石达开,我们要倾向于哪一方?我们习惯倾向于农民起义军翼王石达开。那么刘开泰呢?

刘开泰的总兵府,为何找不到?那一座总兵府,它似乎有意躲避着我,就像躲避着那一段说不清的历史,隐藏在这一大片古民居建筑群里。其实,在我看来,历史也不完全这样:元朝成吉思汗忽必烈,我们还是把他当成大英雄,清朝的康熙、乾隆,康乾盛世,历史上也有定评,何况当时并非刘开泰镇压农民起义军,而是起义军西征,石达开攻打刘开泰。

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我从一条淹没在荒草里的小径进去,七拐八弯,终于发现一个庭院,里面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神道碑--一座神道碑,不知为什么立在这里?也许是哪里发现到,搬到这里来的吧。大门两侧一对旗杆座,后面一座看似平凡的古大厝。难道是它?是的,这就是我要找的石碑,高大精美,上面刻着:“赐进士出身,诰授振威将军……江西南赣总兵,官逮赠提督卫世袭骑都尉兼一品尉……”是的,就是它了。看这一座宅子,并不堂皇,连门廊砖雕也十分简朴。其实,从闽南现存的许多仕宦府第来看,当时的高官在乡间都很内敛,比如那个当到禁卫军统领颇受光绪帝赏识的二品侍卫黄正元,他的侍卫府也十分简朴。这一座总兵府,据说上个世纪初里面还保存着一套铠甲,和一把八十多斤重的长柄大刀,以及一块“钦赐两世三忠”牌匾,还有名人字画等等。现在一切消失了,两扇木板门扇紧紧关闭,一对门神不知为什么被抠去脸面?我想,也许是文革吧,文革把什么都毁坏了。幸好比起其它地方,这一个古民居建筑群算是保存完好。

看门前一排房屋,居中一间,门楣上泥塑二字:腹泰。我想,也许是厨房,是古人关于厨房的雅称。或者不是,是那个叫刘开泰的人给自己的厨房起的别号。那么他该是一个内心优雅的人了。

从那里退出来,在进去的那条小路旁边看到一座不起眼的半颓了的老宅子,大门已被青藤锁住,门楣上泥塑“勗斋”二字,是什么意思?这是哪一位读书人的房子?回来一查:勗,同勗,勉励的意思。把自己的房子命名为“勗斋”,看来是一位志向远大的人了。他是谁?我想,这一扇紧闭的大门后面,一定隐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