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 正文

[散文]我的上杭古田

2014-09-10 16:53:08??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郑思楠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已离开福建上杭县古田镇两年的时间了,但无论是在梦着,还是在醒着,无论是耕在故乡的田野中,还是打工于城市的工地上,心里惦记的依然是她,依然是她的山水,她的土地,她的竹林,她的绿草,还有那金黄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里的美食,那里的乡亲,更有那永远动人心魄的红军魂。其实,我对于上杭古田来说,只是一个外乡人,但我还是要对她说:“上杭古田,我的上杭古田!”

那一年的农历三月,我随着一群乡亲来到上杭,不是作为旅者,而是一位来这里打工的乡民。故乡的三月,还是冷的,说不定还有雪片来临,花儿便开得迟,而这儿却早是春天了,城里的,还有能够望见的不远处的山,该绿的地方都已经绿得迷了人的眼,随便一片叶子,你看到了,就会一天一个样,今天还是一个黄小芽儿,过了今晚,你再去看,就是一片的绿了,你忍不住去吻她,但还没有低下头去,她就仰起了脸,小嘴挨着你了。那么多叫不上名字的花儿,都开了,开得成了片,成了林,成了海,你多想摘了一朵戴在头上,但终究还是不能狠下心来。

三月的上杭,天气总是晴朗的,有时候,是有几丝白的云的,或棉絮,或蘑菇状的都有,但更多的时候,连一片云彩也找不到,风儿慢慢地吹,是暖暖的,润润的,没有一丝城市的干燥和浮躁,走在街面上,你尽可以大声说话,大声唱歌,保准没有一粒沙或一粒尘让你哑了口。但独在异乡为异客,工余,我融在这氛围中,还是不由得唱起河南的豫剧,或是常香玉的“拷红”,或是马金凤的“花打朝”,唱着唱着,想家的心情便更迫切。但想想自己来这里打工的心愿还没有实现,便越发地心急了。我对自己说:“古田,我啥时候才能去看您呢?”

上杭古田,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心中扎下了根,虽然那只是从小学课本中得到的只言片语,因为在这里有了毛主席领导的红军,有了“古田会议”,正因为这个会议,红军走出了草地,爬出了雪山,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这样的语句,让一个乡村孩子记住了古田,记住了自己许下的梦想:“长大了,一定到古田看看,看看毛主席,看看红军,还有那里与红军心心相连的乡亲。”但梦想的实现与现实总是有不小的距离,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甚至几丝白发已添在鬓角,但梦想还在,不曾改变。

那一日,工地放了假,工友们是难得有这样的假期的,便去看商场,逛集市,还相约了去酒馆里喝两盅,唱两段家乡戏。我说:“你们去玩吧,我去古田啊!”他们说:“去恁远弄啥?你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笑了说:“我要去圆个梦,我今天就要梦想成真了。”

我坐进上杭至古田的班车,透过车窗,我看见了地里的油菜花已开的一片金黄了,不远处,山是连着山的,觉得比家乡的山还要大许多,多许多,还要葱翠许多。我正目不转睛地看着,就听到人们在喊:“古田到了,古田会议会址到了!”那声音是压抑不住的激动,我抬头看时,竟是一位留着短发的女孩,看样子只有十八九岁的样子。车还没停稳,人们都已经站了起来。

那个短发女孩第一个奔下车去,她张开着双臂,头仰得老高,我看不见她的脸蛋儿,只看见她的背影,她的声音是冲破云霄的,“古田,我的古田,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她突然就俯下身去,久久地鞠躬在那里了。

我不由自主地也随着她弯下了腰,因为,我看见了那所在课本上看到过的房子,看见了那“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的大字。我感到满眼都是热的,泪水掉了下来,想忍都忍不住。我在心里说:“古田,我终于看到您了!我的梦终于实现了!”

顾不得欣赏会址前的开得烂漫的油菜花,我随着人流走进古田会议会址,我的眼睛不够使,我的耳朵不够用,我没想到赫赫有名的,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召开的“古田会议”,就在这样一所简朴的房子里举行。

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廖氏宗祠,建于道光二十八年,是一座砖木结构建筑,由前厅和后厅,左厢房和右厢房组成。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改为“曙光小学”。

古田会议会址背靠参天古木林,左侧为当年红四军阅兵场,西南面设有当年红四军领导同志检阅红军官兵操练的司令台;正面是平整的农家田地;右侧有一眼水井和“荷花池”,是当年毛主席在会议期间散步、休息常到之处。会址前门内侧有青石刻就的对联:“万福攸同祥绵世彩,源泉有本派衍叉溪”,横批为“北郭风清”;外侧一幅对联是改办学校后而题,上联是“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下联为“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

址内庭院宽阔,红军标语“保护学校”至今保留完好。步入中门,正厅是古田会议会场,主席台设于左侧,上墙悬挂“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横幅会标及中国共产党党旗,下方左右分别张贴着马克思、列宁画像;开会时,大雪纷飞,代表们衣着单薄,即在会场内烤火取暖,至今地板上,烤火的痕迹仍历历在目。

会场内四根大红柱上张贴着会议宣传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反对机会主义”、“反对冒险主义”。整个会场布置得简朴、热烈而又庄重。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任何借口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即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党和军队的主要成分是农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永放光芒。

从“古田会议会址”出来,我们一路走来,参观了“古田会议纪念馆” ,纪念馆建于1964年。全馆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11000多件,其中珍贵文物2000多件,为福建省文物数量最多的革命纪念馆。陈列馆建于1972年,有10个陈列室,展出文物400多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二是光辉的古田会议决议;三是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主席园”位于古田会址的东北侧,这里松竹茂盛,群山环抱,左侧山势,雄伟挺拔;右边山势,绵延起伏,山环水抱,聚天地山川之灵气,集日月星辰之精华,寓意着毛主席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昭示着国泰民安!

主席像,高7.1米,寓意为7月1日党的生日。主席像基座为正八边形,寓意着红军的八角帽,边长为4.1米,寓意毛主席自1935年1月遵义会议,到1976年9月执政41周年。基座周围还镌刻着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雪》、《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等诗词,体现了毛主席乐观的革命情怀。基座3米加上像高7.1米共为10.1米,和基座第一平台宽194.9厘米,意为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八边形对角线为9.9米,与第三平台边长19.76米,寓意为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

当我走进“主席园”,看到毛主席的塑像时,我和许多人一样默默地肃立着,有一位老者就在这时跪了下去,他的声音竟那么浑厚,“毛主席,我来看您了!主席!”随着老人的话,竟有那么多人跪了下去,不仅仅是老人,还有不少中青年人,还有那些孩子。他们就虔诚地跪在那里,虔诚地磕头,日头照在他们的身上一片金光。

我也跪在了那里,我没有说什么,似乎说什么话都是多余的,就这样以头触地,便感受到了他和他的战友们为一个国家,为一个民族所洒下的青春和热血,中国人民因他们站起来了,一个新中国因他们诞生了,纪念他们,不仅仅是因他们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永远留给我们的精神。

“起来吧,大哥!”当一声甜美的声音传来时,那个短发的女孩儿就站在我的面前。我看见站起来的人们,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而她却望着我,已是满眼的泪水。

我擦了眼睛,还有鼻涕,尴尬地说:“谢谢您,让您见笑了!”

她也擦了鼻涕说:“大哥,没有啊!我哪儿会笑话你啊!见了毛主席不哭,才尴尬呢!没有他们这些先辈,我们哪儿有今天的生活?我们这儿是红军村,个个都爱红军啊!啥时候也不会变!”

还没来得及我说话,她又说:“大哥,我就是这个五龙村的,我看您是第一次来我们古田吧?我看您像个老师,文质彬彬的,肯定知识渊博,但我还想班门弄斧,给您说说俺的家乡啊!古田会议的意义,俺就不说了,就说说俺这古田和五龙村的来历吧!”

我说:“您猜错了,我是来上杭打工的农民,但看一看古田,却是我从小的梦想。我没猜错的话,您是大学生吧?”

她笑了说:“大哥好眼力,说对了。”我说:“我怎么称呼您呢?”

她说:“就叫我小廖吧!”她自信地挺着胸脯,开始给我讲起来。

古时候,古田的祖先为躲避战火,迁移到这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他们认为这里可以开垦种田,养活自己。但又怕迷路,就用石头、泥土从东至西,从南至北,砌了一个“十”字路,西面有一口字形石头块,平坦竖在“十”字的一端,开成“古”字。为了说明这里可以开垦。在“十”的西面平坦石头上,用泥沙垒了一个“口”。“口”的四周成了储水小渠,形成了一个“古”字。因“口”的中间凹下后是混土,成了一小坵田。为了不忘记这一小坵田,先人们在探测图上,画了“古”田记号,后来也就成了永久的地名“古田”。

当年红军三打龙岩城的出发点,也标上了“古田”坵记号。黄龙口古田廖氏宗祠召开的“古田会议”,载入了史册。人们一说到古田就知道,黄龙口有坵“古田”坵,后来有人把“十”延长为路。“古”字的“十”,东往龙岩,西往望阁楼。南往金銮殿,北往黄龙口。走了这条路,就是成功的路。后来有俗话说:古田弯一弯,回去好当官;古田转一转,回去有钱赚。

地理家言:地形有甲龙八首、乙龙八首、丙龙八首、丁龙八首、庚龙八首、辛龙八首、壬龙八首、癸龙八首。龙气盛旺,此乃财丁兴旺。我们是龙的传人,祖先对龙有深刻的研究。据说,从高山上往下延伸的山脉叫龙体,石为骨,土为肉,水为血,四季常青树木称之为麟毛。

建房子、做祠堂选择龙气盛旺的地理位置,总要沾沾龙气。据说,古时有位地理先生叫张九仪,在古田四周的山顶都爬过,观望龙相。一次攀上笔架山山顶,赞不绝口。从上往下看,层叠起伏的山峦,正如飞腾的五条龙,五龙并驱而下。为了不让龙飞到外界,即在黄龙口的山顶种上铁苞树,这种树千年不死,象征龙的永久留存,并在山脚边建造五层高大的土楼,形似龙口,楼前砌一条石阶路,像征为舌,吮吸着观音塘流淌不停的水。从上游往下看,就像五条龙并驱汲水的状态;从下游往上观望,又像增添两条龙汲水。

先生断言此地龙气正旺,可现代代君王。后来渐渐的称为五龙村。

小廖一口气讲完,仰着通红的脸,自豪地说:“大哥,俺的家乡来历大吧!不但毛主席在这里住过,而且,胡锦涛主席也来过呢!还和我们村的乡亲,一起跳节节高舞,一起包艾叶饭呢!”

我笑着说:“古田是红色圣地,五龙真正腾飞了!”

我们还来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写作旧址“赖坊村协成店”。1930年1月5日,古田会议一周后,在离廖氏宗祠仅一公里之遥的协成店,毛主席挥毫写就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章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必须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道路。文章的最后,毛主席满怀激情地写道:“中国革命之高潮快要到来了……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顶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我久久地站在这个小房子里,仿佛看到了当年毛主席凝神沉思的神情,仿佛看到了毛主席挥笔而就的情景,笔在沙沙地响,字字千钧,有力批判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悲观论调,我仿佛听到了毛主席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中国革命的高潮必将到来!

傍晚,我们回到五龙村,小廖说:“大哥,到我家吃饭吧,保证你吃好,不会想家的!”我也笑着回她说:“中,吃饱了不想家。”

她的家是一家两层的客家小楼,竹林掩映,绿树缠绕,鸟语花香,和村里的农家客店一样都是“红军客栈”。1929年至1930年间,毛主席领导的红四军在古田开展革命活动,当时包括五龙村在内的古田周边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驻扎有红军,红四军在三打龙岩城时,就是从五龙村出发,直抵龙岩,攻克龙岩城。为纪念这军民一家亲的美好记忆,五龙村的客栈均采用“红军客栈”命名。

她和爸妈招呼着,招呼着家里所有的客人,也包括我这个新来的大哥,她笑着问:“大哥,您吃点什么呢?”

我说:“当然是您家乡的美食了!”她说:“好啊!您就等着啊!”一转身就去了,如一只翩飞的蝴蝶。

不一会儿,艾叶饭,艾叶炒鸡蛋,幸福糖枣就摆在了我的面前。我闻到了家乡艾草的味道,她一一介绍说:“艾叶饭,就是把艾叶和糯米粉和在一起,像包饺子一样做成的;艾叶炒鸡蛋,就是艾叶和鸡蛋一起炒成的;幸福糖枣呢,做起来也简单,就是将纯糯米粉加上红糖和好面团后,揉成小球状,放入油锅中炸至表皮金黄即可起锅。吃起来外酥里嫩、松软香甜,筋道,有嚼劲。那年,胡主席来我们这儿,还和乡亲们一块儿包糖枣呢!大哥,您尝尝,好吃不?”

我迟疑地拿起筷子,因为,在我的家乡,艾叶是从来不吃的,是用作中药的,那份苦,是不让人接受的。艾叶饭进了口,艾叶鸡蛋进了口,一股清香,软软的柔柔的,一下子就征服了我,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个精光。而那糖枣呢,只一颗,就甜进了心底去,吃了一颗,第二颗,就已经抓过来了。

小廖咯咯地笑起来,不知啥时候,一碗“猪兜汤”已放在面前,这汤,取上等的瘦猪肉,切成指头肚大小后,拌入盐,以及香油和酱油等佐料,抓匀后,放芡粉,将兑好芡粉的肉放入滚烫的水里,等水再开,就可以出锅了。

我慢慢地咂了一口,那香气不仅香了我的味觉,更香了我的心。让我舍不得大口地喝,只想这样小口慢慢地品,慢慢地尝。

“来,大哥,您喝一杯‘红军乐’吧?这可是当年红军最爱的酒呢!喝了它,就长红军精神,就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小廖端起了酒杯,和我碰在一起,那豪迈劲儿,就像一个女红军。

夜晚来临,五龙民俗广场上,歌舞开始了,小山村更加沸腾了,红军故事,红军歌谣,响在那舞台上,仿佛又一次把我们带到了那英雄的时代,红军战天斗地,英勇杀敌,红军爱民如父母,亲如一家人,军民一家亲,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我沉浸在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中,不由得和着那歌一起唱起来:

风吹竹叶 响叮当噢

自动报名 上前方噢

前方打倒反动派噢

要把敌人一扫光噢

赤米煮粥一锅子红噢

红军来了播火种噢

骑马扛枪打天下

分田分地闹哄哄噢

太阳出山半边红噢

红军都是大英雄噢

韭菜开花一管子心

心向领袖毛泽东噢

心向领袖毛泽东噢

风吹竹叶 响叮当噢

自动报名 上前方噢

前方打倒反动派噢

缴了几多机关枪噢

剪掉髻子当红军

韭菜开花一管子心

解放天下受苦人

洒尽热血也甘心

剪掉髻子当红军

韭菜开花一管子心

解放天下受苦人

洒尽热血也甘心

韭菜开花一管子心

剪掉髻子当红军

韭菜开花一管子心

剪掉髻子当红军

毛委员引路咱们走

革命到底不变心

毛委员引路咱们走

革命到底不变心

香糯酿出米酒酽,

瑞雪纷飞兆丰年;

劳苦工农齐欢呼,

朱毛红军到古田。

朱毛红军到古田,

工农当家掌政权;

瓦片也有翻身日,

半夜做梦笑连连。

朱毛红军到古田,

自由结婚不讲钱;

姑娘小伙情意深,

百年相好结团圆。

朱毛红军到古田,

瞎子开目见青天;

大细妹子入学堂,

欢欢喜喜像过年。

朱毛红军到古田

鱼水相依心相连;

我帮红军洗衣裳,

红军帮我犁冬田。

朱毛红军到古田,

感谢领班毛委员;

深入农家作调查,

田头地角都走遍。

朱毛红军到古田,

朱德军长无空闲;

日夜操练铁红军,

打得白匪颠倒颠。

朱毛红军到古田,

串串鞭炮响连天;

廖姓祠堂开大会,

庆贺红军万万年······

不知觉中,我早已大声唱起来,而我这时才发现,台上台下早和在了一起,想分也分不开。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都能记住这段历史,记住红军精神,我们还怕什么呢?我们还有什么可怕呢?

我一直在古田呆了三天,才离开,已不仅仅是恋恋不舍了,而是彻骨铭心地不愿离开,似乎自己已经成为古田的人,我爱这片红色的圣地,爱这片红军精神滋养的圣地。但我知道,即使离开了,自己的心却再也不会与她分离了。我已经是古田人了,我就是一个古田人了。

我再一次站在古田会议会址前,“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在霞光里,更加熠熠生辉,油菜花香,酒香绵长,小廖在我的身边,给我“等路”(客家当地风俗,有客人来访,当人家离开时,要送些礼物带回家给家人分享,体现了客家人的淳朴和善良。)一坛“红军乐”抱在她的怀间,她笑着递过来,说:“大哥,您还想听那红军歌吗?”

她就唱了起来:“风吹竹叶 响叮当噢,自动报名 上前方噢·····”

我和着她,她和着我,一起和着的,已经不仅仅是我们了。

如今,我在我的家乡,我知道,无论在哪里,我的心再也不会迷失方向,我爱着我脚下的土地,爱着我的家庭,爱着我的父老乡亲,爱着这个国家,因为,我的心中有我的,我的上杭古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