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 正文

[散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夷山下梅村

2014-08-13 16:28:26?聂炳福?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蔡丽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武夷山下梅村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了这张国家级的身份证,下梅村古民居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建筑风格,将近距离地接纳世人的目光。金凤凰飞出山窝窝,这份惊喜,这份自豪,这份荣耀,不仅属于下梅村人,也属于武夷山人,更属于关心和钟情武夷文化研究和宣传的执着者们。

??? 现今只有2000多人口的下梅村,处处洋溢着古文化浓浓气息,她像一部厚重的史书,引领我们走进历史的昨天。尽管历史一页一页翻过,但丰沛的文化资源,滋养着一代代文人儒士。下梅村在明末清初,是武夷岩茶外销集散地,万里茶路的起点站,茶市的繁荣带动了经济发展,带来了村落的兴旺发达。西水别业、邹氏家祠、方氏参军第、陈氏儒学正堂等布局考究的豪宅迭起,工艺精湛的砖雕、木雕、石雕、彩绘,构思奇巧,蕴意深刻,儒家思想、理学精髓从一幅幅图案中凸显出来。下梅村的古街、古巷、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集市以及古朴民风,一直留存至今,犹如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向世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讲述下梅村辉煌的过去。

??? 名胜古迹是不可再生的文化景观资源,只有保护才能出价值,只保护才能出景观,只有保护才能出效益。下梅古民居之所以异彩绽放,村民的自觉保护功不可没。许多砖雕、牌匾、门坊在文化大革命中都属于“四旧”,是大破特破的对象,许多祠堂、宅第都是村民居所,有些则是生产队队部,而砖雕、石雕、木雕都是墙上、大门或屋内的饰物,谁也不会用自己手中的锄头去毁坏自家的房屋,而去迎合形势的要求。许多人只是用黄泥巴将砖雕图案盖去,以遮人耳目,也算对当时形势有所交待。尽管当时村民是无意识的保护,但这足以为下梅村的历史文化留下一笔宝贵遗产。可以说,下梅古民居能逃过大革命时期战火的焚毁,又能躲过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劫难,也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今,下梅村时来运转,历史文化景观为下梅人带来了“福气”,也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