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 正文

[散文]文途·商路

2014-08-11 18:15:25?薄鲁晖?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蔡丽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自晋以降,南渡不绝;唐末五代,闽地大兴。可相对与一马平川的中原,山岭叠嶂的环境,终归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吃了不少苦头——耕地少,蛇虫多,隔三差五还闹个倭患匪灾。既然当不成“地主”,成不了“富农”,咋办?拼了,往外闯吧!路无非两条,从文和经商。论文咱有闽学、有朱老夫子;论商,咱有山有海,漆器、茶叶、陶瓷、水果等等,好货多着哩!由此,当今天的我们把目光上溯千年,品阅八闽大地的文化内核,有两条主线,始终清晰有力地延续生长着——文途,商路!

??? 进士和豆腐

??? 和平古镇,从省会福州驾车,往西北奔,300多公里,即便马不停蹄,也得5个半小时才能到。为什么不开快点?答:路窄山多。但就是从这样一个僻壤山村,却昂首挺胸地走出过137位进士。这是一条延绵不绝的“文途”,终点是气势恢宏的京城,起点则是隐居在国家版图东南的一座小书院——和平书院。

??? 一切都要从1107年说起,这一年,大唐王朝轰然崩塌。这对于所有忠于李唐天下的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噩耗,在悲戚的人群中,有一位名叫黄峭的官员,他已经绝食数日了。作为主观建造工程的工部尚书,他不知道怎样才能重建这座已经粉碎的大厦。在亲朋好友的劝慰下,黄峭收拾起悲伤,毕竟日子还要过下去,人还要好好活。于是,

??? 在一年后,黄峭毅然踏上了返乡的路途,回到了邵武和平。

??? 国家虽然亡了,但读书的种子不能断呀!返乡后的黄峭办起了和平书院,教育后人矢志求学。时光荏苒,如今的和平书院,虽然没有了朗朗诵读,却依旧用其精美的建筑细节,传递着书院建造者对求学、处事、乃至从政为官的独到理念——书院正大门楼内廊楼上正中一块枋上木刻展开的书卷图案,寓意“开卷有益”; 进入书院大厅,必须登十三级台阶,前六级寓意要学好“六艺“,后七级则寓意中进士后从七品官做起,脚踏实地,直至一品。

??? 不过,在和平古镇,比书香更令人神往的,当属美食,尤其是这里的游浆豆腐。等等,一下子从“高大上”的进士、书院,转到最平凡的食物豆腐,是不是有点太跳跃了?别急嘛,吃一口豆腐,听我详解。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但人家和平古镇的游浆豆腐,可不用卤水点,而是采用陈豆浆作为酵母,把煮熟的豆浆倒入木楻中,按照比例加入适量发酵变酸的母浆,然后慢慢游动,待豆浆凝聚成块后,将木楻盖紧片刻,豆腐脑沉淀下来和浆水分离,再把豆腐脑舀起分成若干板,压干后即成游浆豆腐。最后下锅油炸,为洁白的豆腐披上“黄金甲”。做好的豆腐,放上姜葱等作料炖煮,连汤带豆腐吃上一碗,大汗淋漓后尽情地吐纳古镇清新的空气,顿时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满足感。

??? 遥想当年,对于那些寒夜苦读的学子们来说,恐怕没有什么比一碗热乎乎的游浆豆腐更能暖身提神的了,而更为重要的是,这豆腐本身,其实也隐约对应着从封建社会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的心路历程——从最原始的豆子,千百次磨炼,终于成了洁白无瑕,冰清如玉都豆腐,却被投入到封建仕途官场的大油锅里,反复烹炸,最终原本柔软洁白的外表,变得焦黄坚硬起来,变得和这锅里的油一样颜色,但在外壳里,却依旧保守着最初的洁白和柔嫩。这也就是大多数古代读书人的痛苦所在罢!

??? 绕不开的朱夫子

??? 在福建,谈论历代先贤,自然绕不开朱熹朱夫子。继孔孟之后,朱熹可谓是历代封建王朝官方承认的“最后一位圣人”。抛开浩繁深奥的理学,跟随着朱夫子当年的足迹,徘徊在八闽大地的山水之间,虽是斗转星移,却不失为一次跨越光阴的祭奠。

??? 五夫里,地处浦城、建阳、武夷山的交界处。多年前,这里还没有通高速,要探访,只能先在地图上画个圈,继而沿着描出的小道一路颠簸。初到五夫里,最先迎接你的十有八九不是人,而是贯村而出的潺潺溪水,和溪水中的鸭子。这里的鸭子很是别致,毛色宛如水墨丹青,仿佛是从国画里蹦出来的。

??? 如此“浪漫”的鸭子,或许也五夫里才配有吧,一千年前,这里走出过中国古代最浪漫的词人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有井水出尽唱柳词,多少红颜为柳郎癫狂如醉,放在今天,恐怕是任何一位天皇巨星都无法比拟的吧。不过幸好,14岁的朱熹来到五夫里的时候,柳大才子已经不在了,否则一个流连烟花之地,一个要存天理灭人欲,真不知道如何相处了!但话又说回来,当时的朱熹是没有心思去想所谓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他唯一想的,或许就是如何从悲伤的人生中走出来,因为这年,他爹死了。所幸的是,亲爹没了,还有干爹——父亲在临终前将朱熹母子托付给了五夫里的朋友刘子羽。更幸运的是,当年的干爹绝非如今的“干爹”,在刘子羽真心实意的栽培养育下,朱熹不断成长,并踏入了做学问的征途。

??? 如今,在五夫里的兴贤古街上,似乎连每一块铺地的青石板,都迫不及待地想向人们述说朱夫子当年的故事。古街上的兴贤书院,是朱熹当年讲学的地方;朱熹经常走的鹅卵石小路,叫朱子巷;朱熹经常歇脚的牌坊,叫朱至坊;就连赈济荒年的社仓,也叫冠以朱熹的名号。当然,这些都是朱熹成名之后的事了,而朱夫子文途的起点,则隐藏在五夫里一座并不起眼的小楼里——朱熹当年的故居“紫阳楼”,依旧保存完好,楼外的“半亩方塘”和夫子亲手种下的老樟树,见证了朱熹寒来暑往的苦读时光。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在那个交通极其不便的年代,一个少年是如何从偏僻的闽北山野中萌芽、成长,并走出了茫茫大山,踏出了条遍布四方的理学大道。

??? 数十年后,当宦海沉浮的朱熹被泼得浑身脏水,再次回到故乡时,“伪学”的帽子几乎碾碎了他的尊严。庆元六年三月,朱熹去世于建阳考亭,葬于建阳黄坑。这是段风景极美的路途,平整的乡间柏油路伴随着蜿蜒的溪水,荡漾出山的倒影,摇曳花草的芬芳与百鸟的轻啼。但当时为朱熹送葬的队伍,显然没有心情来欣赏美景,他们走了整整6天,哭了6天。这是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其中许多人甚至是与朱熹素未谋面,仅凭着对其理学的推崇,从外地赶来的。请注意,这是在朱熹被当时的朝廷批判成“伪君子”日子。夫子,值了!文途,不绝!

??? 一片茶叶的旅行

??? 武夷山,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山。除了奇崛的丹霞地貌外,最令人向往的,就是武夷的茶。岩茶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红茶则属桐木关的正山小种最为出名。但无论是什么茶,都绕不开武夷山下的一座小村——下梅。

??? 下梅古村,清代万里茶路的起点。正如电视剧《乔家大院》里表现的那样,当时的山西商人,在武夷山采购完茶叶后,就是从下梅村作为集散起点,沿着水路将每一片茶叶运送出去,通过无数次翻山越岭的转运,踏出了条南起下梅,北至俄国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据《崇安县志》载:“康熙十九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三百艘,转运不绝。”

??? 我们不妨做一番浪漫的想象:一片茶芽,在武夷的山水间萌发生长,在人声鼎沸的下梅和“同伴们”集合,顺着溪水、乘着竹排,离别家乡奔赴远方。最终,它或许会安静地躺在英国皇室下午茶的中国瓷壶里,这大概便算是“他乡遇故知了”吧!

??? 如今的下梅村虽然早就没了当年的喧闹,却也不失为一处值得细细寻访的“心灵驿站”。傍着武夷山这样一个热门的景区,下梅不急不躁。村里的民宿从不跟风涨价,古朴的溪畔回廊也无意为迎客粉刷,一切都是本来的模样。安静地漫步、驻足,漫步、驻足,被一处处古代商业文明的遗迹所折服。直到累了,随便找户人家进去,这里的人是不关门的,寒暄两句,多半就能捧上盏俨浓的武夷茶,一边品啜,一边听主人家讲下梅的故事,如何敢拼敢闯、如何恪守诚信。半壶茶下肚,完成一次心灵的沐浴。

??? 直到傍晚,月亮把眉毛挑上了屋脊,才想起作别。借着夕阳的最后一缕柔光,回望那屋、那桥、那村,在洒满金光的溪水中,荡漾成了一幅水彩画。而远山,则是最忠实的画框,从古至今,守护着这里的一切。

??? 在海一方

???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盖房子?砖石木料,泥灰瓦草······福建泉州的蟳埔渔村,有一种“建材”绝对超乎你的想象——牡蛎壳。这里的先民在下海讨生活时发现,用牡蛎壳夯砌起的房屋,不仅美观还很耐用,能经住海风长年累月的吹蚀。而修建于北宋年间的泉州洛阳桥,也使用了牡蛎作为“建材”——人们把牡蛎种植在桥墩和桥柱处,起到了堪比水泥的黏合效果。充分利用大海赐予的一切,丝毫不敢怠慢,这就是在海一方的泉州。

??? 早在一千多年前,借着无极的海风,泉州就扬起了商通万国的风帆。宋元时期,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放眼当时的世界,唯有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方可与之媲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商客云集泉州,构筑出了一座鼎盛至极的光明之城。一条以泉州为起点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也由此蜿蜒而生。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随着海丝商路的发展,海量的多元文化元素也涌进了泉州这座古城,渐成文途。泉州所包容的,不仅仅是堆积如山的商货,更是不同的文化个性,宗教信仰。如今,漫步在泉州,我们依然可以触摸到这种融合的力量。短短的一条街道,各个宗教的寺庙祠宇和谐并存,就连金庸笔下的“明教”,也把唯一的一座庵坛留给了泉州。

??? 兴衰是历史的潮涌,看惯了潮汐的泉州,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宋元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早已远去,在经历过低潮的徘徊后,爱拼才会赢的海洋性格再次掀起了创业热潮。安踏、匹克、特步······几乎所有能叫出名的国产运动鞋服品牌,都出自泉州。泉商精神,俨然成为一份值得探究的文化。

??? 2013年,中日韩三国各选出一座城市,入选 “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福建泉州脱颖而出。2014年,“一路一带”战略的提出,再次让泉州这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受到世人的瞩目,跨入新的征程。

??? 三言两语 思绪万千

??? 怀抱绝景哀,更觉落笔难。越是大美至极的事物,越难去描述,去叙说。譬如沉醉在天籁之音中,无瑕去评价剖析,只顾随着旋律哼唱,梦呓般地用三言两语去赞美。徜徉在八闽大地,与一处处温润的美景偶遇,看一条条文途和商路蜿蜒,不禁使人思绪万千。百转千回之后,总想找个词来总结,就用“梦”吧。无论是哪种奋斗的历程,归结起来都是在“追梦、圆梦”,都是一代代人梦想的延续。

???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继续,我们在赞叹缅怀过往,更在追赶创造

??? 未来。文途不绝、商路不断,今天的辉煌会是明天的经典,我们在路上!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