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 正文

[散文]文途·商路

2014-08-11 18:15:25?薄鲁晖?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蔡丽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如此“浪漫”的鸭子,或许也五夫里才配有吧,一千年前,这里走出过中国古代最浪漫的词人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有井水出尽唱柳词,多少红颜为柳郎癫狂如醉,放在今天,恐怕是任何一位天皇巨星都无法比拟的吧。不过幸好,14岁的朱熹来到五夫里的时候,柳大才子已经不在了,否则一个流连烟花之地,一个要存天理灭人欲,真不知道如何相处了!但话又说回来,当时的朱熹是没有心思去想所谓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他唯一想的,或许就是如何从悲伤的人生中走出来,因为这年,他爹死了。所幸的是,亲爹没了,还有干爹——父亲在临终前将朱熹母子托付给了五夫里的朋友刘子羽。更幸运的是,当年的干爹绝非如今的“干爹”,在刘子羽真心实意的栽培养育下,朱熹不断成长,并踏入了做学问的征途。

??? 如今,在五夫里的兴贤古街上,似乎连每一块铺地的青石板,都迫不及待地想向人们述说朱夫子当年的故事。古街上的兴贤书院,是朱熹当年讲学的地方;朱熹经常走的鹅卵石小路,叫朱子巷;朱熹经常歇脚的牌坊,叫朱至坊;就连赈济荒年的社仓,也叫冠以朱熹的名号。当然,这些都是朱熹成名之后的事了,而朱夫子文途的起点,则隐藏在五夫里一座并不起眼的小楼里——朱熹当年的故居“紫阳楼”,依旧保存完好,楼外的“半亩方塘”和夫子亲手种下的老樟树,见证了朱熹寒来暑往的苦读时光。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在那个交通极其不便的年代,一个少年是如何从偏僻的闽北山野中萌芽、成长,并走出了茫茫大山,踏出了条遍布四方的理学大道。

??? 数十年后,当宦海沉浮的朱熹被泼得浑身脏水,再次回到故乡时,“伪学”的帽子几乎碾碎了他的尊严。庆元六年三月,朱熹去世于建阳考亭,葬于建阳黄坑。这是段风景极美的路途,平整的乡间柏油路伴随着蜿蜒的溪水,荡漾出山的倒影,摇曳花草的芬芳与百鸟的轻啼。但当时为朱熹送葬的队伍,显然没有心情来欣赏美景,他们走了整整6天,哭了6天。这是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其中许多人甚至是与朱熹素未谋面,仅凭着对其理学的推崇,从外地赶来的。请注意,这是在朱熹被当时的朝廷批判成“伪君子”日子。夫子,值了!文途,不绝!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