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散文]海上晴虹架作桥——莆田的桥文化

2014-06-26 05:22:35?陈锦林?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莆田,地处福建中部沿海的兴化平原,濒临兴化湾,枕山、拥溪、襟海,源自德化县的闽中最大溪流木兰溪,汇聚360多条溪流,从西经东蜿蜒地穿过兴化平原,和境内的延寿溪, 芦溪“交相流”,通过密如蛛网的江河沟汊,流过田野,荔林、街道、村庄,纵横交错的河上架着婀娜多姿的桥,弯的如虹,直的如练,既方便交通,又点缀大自然更美了,每一座桥都见证了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勤劳和智慧,每一座桥都各具风骚,都有一首韵味悠长的抒情诗,它积淀的桥文化是历史文化名城莆田独特的文化符号。

作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莆田现存的古桥是它亮丽的名片。最古的当属唐初就出现的石磴桥,用一块块长条石牢牢地插进溪里,整齐排成一行以垫脚渡人,至今已难觅踪迹了。有幸的是,2010年3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遴选了165项重大新发现,福建共只有8项新发现入选,莆田市入选的仅只1项,即为“莆田石磴桥”,它位于莆田涵江 芦,全长88.5米,有石磴143块,避入石磴7块,建于清道光九年,聪明的先民就地取材,简单实用,以免涉水过溪。那一个个石磴犹如琴键一般静静地竖立在溪里,弹奏着溪水日夜唱着“哗哗”的歌。还有那避人石磴,桥上行人相遇时,暂在避人石磴上避让一下,谦让有礼。既和谐又温馨。

在古代,兴化平原是省城福州通往闽南泉州、漳州的官道必经之地,然而,自西向东横过兴化平原的木兰溪把兴化平原分为南北洋,木兰溪不但阻挡了省城福州和泉州、漳州等闽南的交通,也大大阻挡了莆田南北洋的交通。官民往返经这里只能通过木兰溪上的白湖渡、濑溪渡、宁海渡以船摆渡,十分不便。也因之,先民们不畏艰难险阻在这三个古渡建造的桥就显得十分重要。

北宋熙宁年间,白湖渡建浮桥,靖康无年改为石梁桥,题名“熙宁桥,长110米,宽7米,高10米,7个筏形桥墩,坚固精致,桥上石柱护栏上有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的石狮,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诗人郑叔侨《熙宁桥》诗赞之:“千寻水面跨长桥,隐隐晴虹卧海潮,结驷直通黄石市,连艘横断白湖腰。”熙宁桥的建成,古城莆田和重镇黄石畅通了,促进了两地的繁荣。遗憾的是,古老的熙宁桥近30多年来却被公路桥“骑压”着,难见其古色古香的芳容。

南宋初,爱国名相,白湖人陈俊卿等于绍兴十三年倡议在濑溪渡建浮桥,淳熙十年改建石梁桥,称濑溪桥,长50米,宽4米多,高13米,13个桥墩,从此福、兴、泉、漳官道串通,意义非凡。

而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建于宁海渡,现在是“国宝”级文物宁海桥(俗称桥兜桥),它位于涵江镇前村与黄石镇桥兜村之间,这里是木兰溪入海处,溪海汇集,海面宽广,惊涛骇浪,海天茫夕,古人兴叹“唯有飞仙可渡”。元代中期,莆田龟山寺僧人越浦倡议募捐建桥,可这里潮太流急,海面宽阔,水文地质复杂,建桥工程十分艰巨。当时,越浦借鉴家乡先贤宋代蔡襄在泉州建造洛阳桥的经验,养殖牡蛎粘成整片胶体以固结桥墩,这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蕴藏着先人智慧。令人惊叹的是:桥面由75块长13米,宽厚各1.2米,重达百余吨的大石梁架在14座船形桥墩上,在没有吊装设备的古代,先民们完全是利用潮汐涨落水的浮力,控制运石船高低位置,把巨石块架上桥墩,充分地表现了先人勇敢和智慧!两墩之间净跨8.8-11.8米,比著名的泉州五里桥和洛阳桥的路径还大,净跨径是衡量桥梁工程技术的最重要标志,宁海桥是“闽中桥梁甲天下”的杰出代表,还有桥墩建成船形,以减少潮汐水流的冲击,这些造桥技艺极具创造性,宁海桥是古石桥建筑的瑰宝!宁海桥系石梁式石桥,全长255.7米和,宽约6米,高约10米,15孔,桥面石栏杆护卫,上置石狮,姿态各异,形象可爱,桥两端各两尊身高3米,披甲戴盔,手执长剑,威武雄壮的石雕护桥将军守卫,造型独特,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莆田南北洋重要的三个城镇:古城莆田、古镇涵江、重镇黄石连成一片,莆田更繁荣了。“宁海初日”还曾是莆田廿四景之一,明,佘翔《宁海观潮》诗赞:“海上晴虹架作桥,云连蜃气望迢迢。三江日暮涛声起,不数广陵八月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