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散文]洋边画卷

2014-06-26 05:21:04?易振环?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故事的传承,是一株枇杷,生长在一垄又一垄的山坡上,记录岁月的斑驳记忆。

我探访城厢区常太镇洋边村时,已是初夏,但离枇杷采摘还有一段时间。东圳水库烟波浩渺,红瓦白墙的民居点缀在墨绿的枇杷林中,大部分的枇杷还躲在套袋内,远远望去,叠嶂的山峦银装素裹,像一座雪山。村民们说,采收的时候,黄里透红的枇杷,会让整个乡村沉浸在一个金黄的世界中,到处都是阵阵醉人的南国果香和喜悦的笑脸。

“枇杷绿林妆红墙,细水青山笑开颜,富足文明兼和谐,一片美景展眼前”。

远去的土墙残瓦,勾起沧桑的碎片。

洋边村位于烟波浩渺的东圳水库南岸,是老区革命基点村。新中国成立后,“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出门靠脚板,运货靠肩挑”的顺口溜,成了当时这个村贫穷与落后的真实写照。1958年,因修建莆田市第一大水利工程--东圳水库,该村从库区搬到半山腰居住,人均只剩0.18亩“望天田”。由于交通闭塞,资源贫乏,到1986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158元,村财收入仅0.8万元;村民一年有9个月要靠国家返销粮救济,是远近闻名的特困村。

老区人民不应贫困,老区人民早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白驹过隙。风风雨雨,湖光山色,掠拂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几十年来,特别是莆田建市30年以来,东圳之滨的宁静和厚重,填满了城乡和谐的元素,舒展一轴山村改革发展的美丽画卷。

曾经的贫穷与落后,已是历史。

靠山吃山。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洋边这块贫瘠的红土地。

山挡不住拓荒者的脚步,却鲜活了敢为人先的意识,闯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道路,激发了跨越发展的活力。

那年,刚当上村干部的郭炳星在开山种果的时候,同村的过路人却另有一番议论:

“是哪个蠢人,钱多到无处放,要拿来这里埋呀?”

“满山贫土,种啥都长草,能种出果子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