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西街,那如烟的花事

2014-06-17 00:41:51?郑剑文?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我依然相信,泉州西街始于一场盛大而神圣的花事。

1300多年前,西街的所在地仍是桑园连片、荷塘飘香的旷野。那天,一游僧走近桑园,见紫云缭绕,佛光祥照。于是,游僧找到园主黄守恭劝他献地建寺。黄守恭有些不舍,指着桑园说:“若桑树开出莲花,此事乃成!”颇有敷衍之意。禅师双手合十道:“善哉!善哉!”飘然而去。第二天,桑园果然白莲覆树,异香扑鼻。“天意也!”黄守恭被这玄妙的佛法所感化,欣然献地建寺。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莲花寺”建成,这是开元寺最早的名称。大雄宝殿有方匾额“桑莲法界”,就为纪念那场“桑开白莲”的花事。

传说总有些缥渺,但“桑莲古地”的那株古桑却让故事变得真切。那据说开出洁白莲花的桑树分成三叉斜卧于古园中,百年前的一个雷电把古桑一劈为三,折断的枝干落地生根并枝繁叶茂。神树也!于是寺僧围园护桑,园名取为“莲香”,并立一石碑:“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那场桑莲花事说得言之凿凿,似乎毋庸置疑。透过围墙小窗,只见那株三树同根的古桑向着四周极力伸展着,茂盛的枝叶高高地越过古墙,撑起一大片浓荫,犹如一株生机蓬勃的绿色莲花。或许,桑开白莲是千年一遇的花事,那么,下一场花期何时降临呢?

一场花事成就一座名刹,一座名刹催生一条街市。是的,这条穿越千年的西街承载了泉州古城厚重的人文信息。开元寺一落成,莲花道场便香火旺盛,寺前车水马龙,香客聚集成市,居民列屋成街。不到30年时间,西街就因开元寺香火的荫庇而初成规模。又过了200年,即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王审知开始修筑泉州子城,子城西城门(肃清门)就在西街中段。五代时候,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再次扩城,西城门(义成门)移至西街西端,至此,西街被围入城内并逐渐繁华起来。尔后,留从效环城遍植刺桐花,每年初春花季降临,泉州古城便沐浴在一片艳丽如火的花海之中。从此,刺桐城、刺桐港,这些带着花香气息的名字也随着那条漫长的“海丝”之路远播五洲,香飘四海。西街的花事年复一复如期而至,这或许是古城最为灿烂的记忆吧。是的,一片火红的刺桐花树掩映着傲然挺立的东西双塔,西街这一最具代表性的画面一直就是泉州最引以自豪的风景。

西街的花事或繁盛、或淡雅地隐于闹市与幽巷之中,并不着痕迹地芬芳了古城的记忆,虽然这些记忆大多如那些颓废的老厝一般显得有些支离破碎。漫步甲第巷,寻觅古城“家诗书而户弦诵”的诗意景象,曾开八闽文化之先的诗人欧阳詹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辨;走过裴巷,恍惚遇见一长衫儒生正沉吟着:“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他莫非是清源学派始创者、明代大理学家蔡清?驻足忠孝坊内,留连在宋枢院事刘昌言府邸遗址,宋太宗曾赞他为“忠孝两全,东南一奇士”,可惜巷子虽在,古坊不存了。而在旧馆驿,我又恍若看见明代御史汪旦、户部侍郎庄国桢、清代翰林龚维琳、刑部主事王海文、清末状元吴鲁匆匆走过的影子。他们都曾是西街历史上的过客,也曾听闻开元寺的晨钟暮鼓,也曾见识过刺桐花的花开花谢。如今,寺院的钟鼓依旧,刺桐的花期不断,而西街往事却过了千百个春秋。

西街的花事起初是飘逸着禅味的。“莲花开而见佛性”,白莲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花庄重,无挂无碍。以莲喻佛,莲花在佛教中成了圣洁之花。而桑麻之事乃人间俗事,接着地气,烟火气息浓郁。开元寺集桑莲于一体,让桑树开出莲花,弘扬的是人间佛教,或许这就是佛光普照法雨广布的一种宗教愿景。开元寺成为闽南名刹,信众遍及海内外,是否应了“桑开白莲”的佛家谶言呢!

然而,关于西街的花事则更多地隐于市井之中。蜗居北门街的那段时间里,我欢喜穿过悠长的古巷走到西街,在似有似无的花香中感受时光的流失与世事的沧桑。那探出墙头的茉莉花,带着淡雅的笑靥似邻家小妹般羞涩清新;那寂寞绽放的古茶花,装扮了落寞的古厝,很有几分孤芳自赏的意思。那疯长的三角梅却不甘寂寞,攀上古墙,漫上阁楼,恣意地撑起一片繁红,似乎想独揽一方天地。而最惹女人们喜爱的便是小巷深处那株百年玉兰花树了,夏夜里花树静静开放,花香随月色浸透左邻右舍,深院暗香浮动。清晨起来,女人们摘两朵带着露珠的鲜花或簪于耳鬓,或馈送亲友,那却是一桩特别开心的美事。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