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散文]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廉村

2014-06-16 17:47:03?郑望?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开闽进士第一村

闽东廉溪,溪水如玉带绕着一座古村落,这是福建第一位进士薛令之的故里—廉村。

廉村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原名石矶津。南朝梁天监年间,金紫光禄大夫薛贺(河南开封府杞县高阳郡人氏),从江左南迁入闽辗转至石矾津,定居发族,成为南方薛氏一世始祖。至第三世分东西两房,东房宝尚公,西房宝威公。东房至六世孙薛令之“文破八闽之荒” 登进士第(比“开闽王”王审知入闽早179年)。尔后,官至左补阙、太子侍讲。

薛令之为官廉洁正直,侍读东宫时苜蓿盤餐,甘于清苦,不愿与奸臣李林甫之流为伍。因对腐败的朝政不满,毅然挂冠归隐。至德元年(756年),唐肃宗李亨即位,感念东宫恩德,“欲召入朝”,而令之已逝矣。皇上嘉叹令之一贯清廉,御赐其乡为“廉村”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

草堂勤读向灯烛

薛令之,字君珍,号明月先生,生于唐永淳二年(683年)八月十五日。《薛氏族谱》载,高祖薛许,曾任隋户曹司理。祖父薛德盛、父亲薛法超深受耕读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期冀令之长大后专攻举业,有所作为。唐睿宗永昌(公元689年)年间,薛家在溪北城山后林壑之中,选择优美、幽静之地,建“灵谷草堂” 。薛令之自七岁始,于剑水灵岩间度过了十三载苦读生涯。

“草堂楼在灵山谷,勤苦读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唯有白雲相伴宿。春日溪头垂钓归,花笑莺啼芳草缘。猿鹤寥寥愁转深,携琴独理仙家曲。曲中哀恐谁知妙,子期能识官商调。鱼未成龙剑未飞,家贫耽学人争笑。君不见苏秦与韩信。独步谁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间各佩黄金印。男儿立志需稽古,莫笑灯前读书苦。自古公候未遇时,箫条长闭山中户。”这首醮着仕进之情写就的《草堂吟》,描述了结庐灵谷、栖身苦读的寂寞时光。诗中以出身寒微的将相苏秦和韩信作为榜样,抒发了发愤读书的心志。此诗技巧的成熟,与同时代诗人李白、杜甫等相比,似无多少逊色。因此后人称,薛令之的诗作在福建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确非夸大之言也。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春,薛令之从家乡启程,千里迢迢北上长安应试科举。唐科举主要以诗赋取人,进士试诗赋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通过省试、殿试,到放榜时,薛令之的名字赫然写在了进士榜上。时年24岁的薛令之,通过多年的勤学苦读,终于功成名就,成为福建第一个进士。清未同光派诗人陈衍在《补订(闽诗录)》中说“文教之开兴,吾闽最晚”。自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开科取士,至唐中宗神龙二年的整整一百年间,闽籍人士还没有一人考中进士。薛令之的金榜题名,标志着灿烂的中原文化之花,在原本蛮荒的福建结出了丰硕之果。

唐开元之初,李隆基即位从谏如流,参与创建“开天盛世”的薛令之颇得重用,被提升为左补阙兼东宫侍讲,与贺知章同侍太子李亨,为其讲授经史。唐制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掌供奉谏诤,凡朝政阙失,大则廷议,小则上封”,就是规谏皇帝、纠正朝纲,另还有弹劾百官的权力。这种谏官议政制度重视求谏纳谏,革除弊政,反对奢靡,取得“贞观之风,一朝复振”的业绩。薛令之以“屈轶草”为诗眼作“纶言为草芥,臣为国家珍”诗句,直抒胸意,表达了谏臣的忠诚、正直品格。开元后期,“享国既久,骄心浸生”的玄宗皇帝宠用奸臣李林甫为宰相,而沉缅于后宫与儿媳妇杨玉环扒灰腐化。皇帝腐败,皇亲高官仗势腐败。李林甫邸第丽甲京师,声妓侍姬盈房,车马豪华,珍玩不可胜数……,与东宫生活困窘形成了鲜明对照。一日,薛令之看到宫苑中高达丈余、叶色紫绿的苜蓿,联想起李林甫扈从弄权冷落东宫,致使宫里教官生活十分清苦,便在东宫公署墙壁上题诗云:“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倌,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夕,何由度岁寒?”这首《自悼》诗,不仅发泄对“口蜜腹剑”奸相李林甫当政的愤懑,更是对唐朝政权生死存亡发出警告。不久,唐玄宗“幸东宫” 看见此诗大为不满,即在旁和诗一首:“啄木嘴距长,凤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全唐诗》卷二百十五)薛令之见玄宗有嫌弃之意,只好“谢病东归”。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薛令之离开 “冠盖满京华”的长安时,未曾带走一金一银。只收拾简单的随身行李,便远涉千里徒步回乡。同时,担心在江西安福县任县令的儿子薛国进受到犯颜讽谏的牵连,便写信命其一同辞官返乡。

薛令之在朝为官30多年,辞官返乡后亦隐居灵谷草堂,过着穷研经书、抱甕灌园的生活。县志载:“薛明月居此,常闻龙吟声。”先生75岁殁世几十年后的咸通元年(公元860年),由后裔施舍草堂建灵岩寺。《薛氏宗谱》云:灵岩寺建起后,为纪念祖基为灵谷草堂,还在寺旁建立了一座灵谷草堂留与后人瞻。灵谷草堂,孕育了八闽第一进士、培养了一代帝师,成为千秋朝圣地。自薛令之开“男儿立志需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之风,全村唐宋两代登科及第者达23人,甚至出现一门五进士,父子兄弟三人同登科。据传,这些学有所成的优秀学子,出仕之前无不仰慕薛令之,皆亲自往灵岩寺朝拜先贤。直到今天,“勤读诗书向灯烛”的令之遗风仍激励和警策着莘莘学子。

富溪补阙仰三廉

薛令之两袖清风徒步返乡,把清廉、正直的名声留在了京城,留在人们的心中。后玄宗闻其清贫,下诏用长溪县岁赋资助他。薛令之则计月酌量而受,绝不多取一分一毫。在朝为官清廉,在野为民清正,这样难能可贵的品行,无疑让唐肃宗为之所感动。于是,肃宗皇帝敕命其乡为廉村,溪为廉溪,岭为廉岭,后人统称“三廉”, 自始“三廉”美名沿用至今。

“三廉”是皇帝对令之公为人为政的定评与褒奖,也是愿望之所托。为此,后人建补阙祠弘扬令之精神,世代相传。据高岑《薛氏宗谱》记载:“补阙祠始建于唐光化二年(公元899),历经盛衰,至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重建,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咸丰八年(1858)重修”。堂号“富溪补阙祠”,系祀唐左补阙薛令之及历代祖先。在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建筑之中主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三进两天井,前为大门、戏台,中为享堂,后为寝室,加上左右的廊庑,组成前后两进两天井的建筑组群。现存的补阙祠,坐东向西,占地面积720平方米,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沿中轴线设三进大厅,左右两厢各配两套厢房。1990年重修,并增建后厅。依次有戏台、祠厅、后厅。戏台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祠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双坡顶,鹊尾脊。“太子太傅”竖匾悬挂于大门正上方,清道光壬辰年(公元1892)“会魁”匾和龙陛,散发着古朴的乡野遗风,尽显庄严肃穆。令之闪烁一束耀眼的光芒,点亮青砖飞檐补阙祠的文化灯盏,历代歆享不绝。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父亲朱松涉足其中《题薛补阙故居》:“有唐进士薛补阙,官兼侍读开元末。悬知野鹿欲衔花,面向桑榆全晚节。”赞扬薛令之预知安禄山之变的政治智慧,并把他比作汉代不畏权贵、清贫自适的“商山四皓”和“独钓桐江”的严子陵;明福安知县孟充《题薛补阙祠诗》:“松桂庭台苜蓿盘,先生岂是厌清寒?牡鸡欲唱前星暗,归去廉溪且挂冠。”;清福宁知府李拔来福安谒祠时,亦留下“公余谒补阙,祠水一潭清,景仰高风在,相知对月明”的诗句。

远眺补阙祠,仿佛一座小型殿宇处于山坳一隅,四周植被茂密,风光秀丽。祠后依托东西山峰延伸的山脉苍林逶迤,矜持地向人们展示她的典雅和深邃。时光荏苒,饱经历史沧桑的“富溪补阙祠”, 守住的是这份文化、这份沉淀、这份感动,被乡亲们尊为“神祠”。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几乎每年的中、高考时,远近十里八乡的学子都会被父母拉着来参拜 “太子太傅”,祈求保佑“金榜提名”功成名就,而薛令之的一世清廉也世代影响着这里的村民。 “富溪补阙祠”,是福建现金赌场app下载:、同安、长泰,浙江温州、苍南以及台湾和东南亚地区三廉薛氏后裔公认的祖祠,乃薛氏子孙追溯历史、缅怀祖先、仰先祖之灵、祭先祖之魂的名标典籍。自1992年以来,金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三廉薛氏后裔络绎不绝返祖祠寻根、祭祀、祈福。1998年10月30日,金门珠山宗祠56名薛氏同胞来“富溪补阙祠”祭拜先祖,跨越海峡的祖根认同将大陆与台湾的血脉渊源连起来。台湾、金门宗亲珍爱“富溪补阙祠”,还多次捐款作为维修经费,真实体现了祖国大陆与台湾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关系,为充实涉台文物保护工程的内容和增进两岸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依据。“富溪补阙祠”是福建重要涉台文物,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煦暖的阳光,照在廉水之畔。富溪补阙祠,宛如一块璞玉,焕发着历史积淀的光芒。那掩不去的璀璨光芒依然在经年遗存里熠熠闪亮,令人神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逝去的已经逝去,留下这古祠供后世景仰者凭吊。沐着昨日的风雨,披着今日的霞光,迎接明天的彩云……富溪补阙祠,依旧在续写着经年的故事,招引人们来追寻千年风雨一书生的“令之精神”。

清风劲节播千古

首登皇榜自古八闽无双士;帝赐廉名至今华夏第一村。走进廉村,似乎还能闻到空气里飘逸的翰墨书香。村史展览告诉我们:从唐代到清代,廉村获各种文化学术功名者50多人,其中有理学名师、知名诗人。从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至宋宝祐元年(1258年)前后150年间,连续出了17位进士,平均不到10年就有一人进士及第,这个比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宋代鼎盛时,廉村官道两旁排列十六座进士府第,气势非凡,巍峨显赫。岁月沧桑,昔日的辉煌已经散落成历史的碎片点缀着廉村,使这个村庄多了几许厚重,引发熙来攘往的游人过客几多悠思、几多感慨。

穿行在纵向平铺三条石的明代官道上,细觑条石中间用鹅卵石拼嵌成的八卦或太极图形,造型独特、典雅、精美。这些鹅卵石被数百年来先人的足迹磨得圆润,历经风雨轻洇,微闪柔和的光泽。巷陌深处翘然高昂的龙骨凤檐院墙,则是建于明清时代的古民居。迄今尚存大型明清时期民居26座,一种古朴的气息从石狮、古井、檐角缓缓升起,令人品味文化村落的和谐之美。在这片有限的空间中,陈氏的四大祠堂堪称出色的代表作。原来陈氏始自伏羲黄帝,历六十五代,郡原河南颖水。时陈寔出任太丘令,政绩彰显,人称太丘陈。寔公后五世怀玉公于后唐时(923—936)随唐王审知入闽,卜居廉村,也就是薛令之居住的村庄。陈氏总祠,占地1500平方米。祠堂门前用鹅卵石铺就的呈放射状造型的考究地面,昭示着这里祖辈的聪颖与殊荣;祠堂外空坪上竖起的对对石旗杆和门楼高悬“世耀德星” 、“春秋祀典”巨匾,则是贤人辈出光祖耀宗的历史记录。步入饰有龙凤等吉祥物的祠堂门,那由牌楼连接戏台、厢房、正厅构成的三进古建筑.凸现当年宗族的文化繁荣;唐时的石狮,宋时的碑刻,以及排列在大厅里精巧的古石雕、古木刻、古围屏、工笔古画和村民贡献出的古钱币、陶瓷、檀木等明清生活用具,更给人展示了一个古香古色的艺术世界。抚摸祠内这件件被时间剥蚀但依稀当年厚重文物,仿佛听到陈氏家族一个又一个轶事、传说和家族史。 “理学名宗”、 “世德作求”等牌匾,尽显大家之范;寻访粉墙黛瓦的民居,任一双双眼睛深浅不同地透视廉村的最深处。廉村至今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主要为三合院和四合院,每座古民居以天井为基本单元,布置主屋,两厢和门厅,屋顶微微翘曲,轻盈舒展,粉墙乌瓦,色调明快。整体布局灵活,主次分明,呈现浓厚的地方传统民居特色。这座在一门五进士故居遗址上重建的古民居,门楼上写着“就日瞻云”四个大字,也只有这样的宏伟大志,才可能书写这古民居中一段书香世家的传奇。叩开昔日的高门府第,满脸皱纹的老人家扶着红漆剥落的木门,一个定格的画面道尽历史的沧桑。那穿着粗布衣裳的老农,小心翼翼捧将出来的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弟子李灿真迹春、夏、秋、冬四景山水图屏;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则是朱熹留下的墨宝。宋室南渡后,文化、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杭州,朱松、王十朋、朱熹、郑樵等曾先后到廉村。一代名儒朱熹生前曾三次来廉村。他首次是随父亲朱松瞻仰薛令之的故居,第二次和第三次都因规避当时禁“伪学”之风潮,应进士陈骥和陈俊的邀请,到半斗岗书院讲学,并创立了“闽学”。他在自己的卧室题有一联:水天深处神仙府,禾稻丰时富衣家。这对联透出朱先生荡涤的心胸,旷达的情操。朱子为廉村题写了”华山“和“癸水”两碑—“华山”是父,“癸水”是母,告诫后人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一定要孝顺自己的双亲,至今,“癸水”之碑依然伫立在西城墙头。

廉村在南宋以后,因水陆交通便捷,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景象。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筑城墙以御倭寇,称廉村堡。从族谱中的《廉村全景图》看出来:它是椭圆形的城堡,上乾下坤,左离又坎,周长1200米,墙厚3.6米,高4.4米,是一道坚固的防御工事。当年的古城墙拥有八个壮观的城门,而今只剩下沿溪一段两个石构拱顶城门悄然屹立。城墙石缝间的藤蔓依然发芽,须根交错,突显岁月的磨砺,平添古朴景致。穿过城堡门,入眼的古渡口古榕连襟。千年榕树以其巨大的华盖荫庇着脚下这片历史陈迹,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向慕名而来的游客轻声慢语地诉说唐宋古码头的历史:过去这里河床很深,溪流开阔,海潮涨起可直抵村头。因此,它既是直通大海的内港,又是沟通闽东北和浙南的水陆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据旧《福安县志》载,当年这里“渔舟渔货并集。远通建宁府诸县,近通县城及各村落”。由于沧桑变迁,方志记载码头之繁荣,已一去不复返了。承受岁月风霜考验之后的古码头,虽然已是星移斗转荣辱皆去,然而拨动岁月的喜悲交替,依稀里还能听到曾经舟楫来往的风水声。

薛令之不知道有廉村,但廉村人没有不知道薛令之。廉村自令之之后,特别自宋朝到清朝得举人衣裳功名者四十多人,其中文科进士十八人,武科进士十二人,举人十四人。这无数仁人志士,随着金榜题名的嗒嗒马蹄声,也把廉洁、刚直的高尚品德代代相传。廉村陈氏支祠有一块“吉水流芳”匾,是廉村出生的陈昇在江西赤水当县令,秉承先贤清廉风范而流传的。《闽书》中说:唐代以来,福建士人“务于文,厚于质,仕者尚廉耻,官归率多空囊”,正是薛令之一类闽籍官员清廉正直,徒步官归的人格影响所致。如宋代廉村进士陈最力主抗金,阻秦桧议和,后被外调到兴国军(现江西兴国县)担任知军。明代福安进士郭文周清正刚直被称为“铁面御史”,因上书弹劾赵文华,冒犯严嵩而被贬归乡。清光绪十年版《福安县志》载:“福安入仕者多以抗直辞旧,宦囊纤薄,盖亦薛令之遗风也。”这便是薛令之,这便是廉村最值得骄傲的文化历史。

明月芳声振万年

因薛令之诞生之日,正值中秋月圆之时,号“明月”,人称“明月先生”,村里祭祀他的后湖宫也叫“明月神祠”。始建于唐末的后湖宫,宫厅正中摆放着薛令之的塑像,雕像上方挂 “覆载资生” 牌匾。 “覆载”出自唐太宗名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资生”是教育做官的人要造福百姓,造福苍生。“覆载资生”皎洁如月的祖训,至今子孙尤效。

步出后湖宫,村道拐个弯,就到薛令之故居遗址。离故居10多米处的一口古井,由几块石板垒制而成。井口看起来,与村中其他的水井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它有一个名字叫“明月井”。村中的老者说,在公元682年的一天,一位村妇口渴难耐,走到井前正想打水,只见井水渐涌而上,转眼工夫,井水就从井口溢出。妇人见此情景备感新奇,就用手捧井水来喝,妇人觉得井水清凉可口,便一连喝了三口。没多久,妇人怀孕了。次年中秋,妇人产下一名男婴。这名男婴就是薛令之。薛令之号明月先生,便有此渊源。薛令之及第后,村民们便把这口灵井取名为明月井。相传,村里每有贤人将出,井水便自然涨溢,等到怀着贤人的母亲到井边喝下三口井水,井水便回落原处。这瑰丽而神奇的传说至今仍为村人乐道。廉村的“明月祠” 和“明月井”,寄托着一代代乡人对先贤明月先生勤学、俭朴、清廉美德的敬仰和追忆。

明月千秋照、廉溪万古流。千百年岁月沧桑,有多少风流都被风吹雨打去?但是廉村薛令之遗迹仍然依稀可见。村西薛令之故居遗址虽然空空如也,但是原宅院大门的两只小石狮仍然忠诚不二地留在原处,憨态可人! ;村后溪边大榕树下有一个幽僻之处,相传是薛令之回乡隐居的钓鱼台。今天先人的踪影早已无处可寻,人们只能在古树浓荫下体会当年与世无争高士的那一丝恬适之情。薛令之,或高居庙堂之上;或隐居乡村野地,都坚守清清朗朗的风骨。廉村的半斗冈耸起清官刚直不阿的脊梁,穆溪水滋润廉臣以清白明志的肺腑。“苜蓿廉臣”光明磊落的一生,对后代影响甚大。廉村的祠堂和民居大厅悬挂的块块牌匾,既是贤人辈出,光宗耀祖的记载,也比兴“清风明月虽不用一钱买,却更是无价之珍”;廉村古祠堂门口悬挂着一块光荣匾,记载着当年参加闽东蓝田暴动和为革命献身的15位廉村儿女的芳名。光荣匾与古祠堂里老祖宗中举的文匾交相辉映,昭示着廉村人的文韬武略;村头一座被市里评为文明学校的小学,小孩念书可用功呢!先辈们的美德使他们居住的地方赢得了“三廉”的尊名,这荣耀亦如春风荡漾在他们心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薛令之清廉的光辉如同朗朗明月,映照着这一方灵山秀水,在廉溪两岸积淀成丰厚的廉文化,使廉村日显繁荣。2008年10月14日,廉村被国家城乡建设部﹑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缅怀“明月先生”,薛公《自悼》诗中的“苜蓿”一词,成为形容为官清贫和廉洁的熟典,影响历代诗文家与名宦硕彦。宋代著名的苏辙、苏轼都十分景仰薛令之,多次在诗中提到薛令之的“苜蓿盘”。如苏辙:“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自得于清淡的生活。苏轼则有“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的句子,并陶醉于“长明灯下石阑干,长共松杉守岁寒”的光阴。在《看月有怀子由并崔度贤良》中,他写道:“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怀念与亲友相处时简扑的生活;曾在宁德作过主簿的陆游留有“饭余扪腹吾真足,苜蓿何妨日满盘”的诗句;明代李东阳曾写诗赠给失意回乡的湖南同乡彭民望:“长安张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用薛令之安贫守道的例子安慰他,竟使彭民望感动得涕泪交流;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南下福建巡视督学,沿途官员无不盛情迎送,在山东新泰住宿时,县令派人送来名贵的食品。纪晓岚对其馈赠一概不受,作诗委婉谢绝:“词臣只是儒官长,已办三年苜蓿盘。”表明自己要学薛令之廉洁自律、甘守清贫,饮食有“苜蓿盘”足矣。明清乃至民国的童蒙教材《幼学琼林》收入薛令之“苜蓿长阑干”的诗句,描述奉师饮食之薄的传统美德。因此,那时的儿童都熟知薛令之为官清贫的历史典故。

玉轮冰盘仰头看,“明月先生”背负着“清廉”的精魂走来,廉者无言清辉依然。明月广场 “话廉”;明月长廊“观廉”;明月宫“忆廉”;明月亭“赏廉” ;明月园“感廉”;明月井“照廉”;明月池“思廉”;明月溪“咏廉”;明月岭“探廉”……寓廉于教、寓廉于乐、寓廉于行。廉村月色,吸引八方游客前往观光。 “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廉村赏月,赏其清明、清爽、清丽,不仅是对时序更替的感喟,更有一份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以往探幽赞叹“进士村”的天然秀色,而今寻古步履丈量寸寸明廉。静静地伫立在古廉村旁,凝视清澈的廉溪水,眺望苍翠的灵岩山,远山近水皆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