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散文]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廉村

2014-06-16 17:47:03?郑望?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明月芳声振万年

因薛令之诞生之日,正值中秋月圆之时,号“明月”,人称“明月先生”,村里祭祀他的后湖宫也叫“明月神祠”。始建于唐末的后湖宫,宫厅正中摆放着薛令之的塑像,雕像上方挂 “覆载资生” 牌匾。 “覆载”出自唐太宗名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资生”是教育做官的人要造福百姓,造福苍生。“覆载资生”皎洁如月的祖训,至今子孙尤效。

步出后湖宫,村道拐个弯,就到薛令之故居遗址。离故居10多米处的一口古井,由几块石板垒制而成。井口看起来,与村中其他的水井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它有一个名字叫“明月井”。村中的老者说,在公元682年的一天,一位村妇口渴难耐,走到井前正想打水,只见井水渐涌而上,转眼工夫,井水就从井口溢出。妇人见此情景备感新奇,就用手捧井水来喝,妇人觉得井水清凉可口,便一连喝了三口。没多久,妇人怀孕了。次年中秋,妇人产下一名男婴。这名男婴就是薛令之。薛令之号明月先生,便有此渊源。薛令之及第后,村民们便把这口灵井取名为明月井。相传,村里每有贤人将出,井水便自然涨溢,等到怀着贤人的母亲到井边喝下三口井水,井水便回落原处。这瑰丽而神奇的传说至今仍为村人乐道。廉村的“明月祠” 和“明月井”,寄托着一代代乡人对先贤明月先生勤学、俭朴、清廉美德的敬仰和追忆。

明月千秋照、廉溪万古流。千百年岁月沧桑,有多少风流都被风吹雨打去?但是廉村薛令之遗迹仍然依稀可见。村西薛令之故居遗址虽然空空如也,但是原宅院大门的两只小石狮仍然忠诚不二地留在原处,憨态可人! ;村后溪边大榕树下有一个幽僻之处,相传是薛令之回乡隐居的钓鱼台。今天先人的踪影早已无处可寻,人们只能在古树浓荫下体会当年与世无争高士的那一丝恬适之情。薛令之,或高居庙堂之上;或隐居乡村野地,都坚守清清朗朗的风骨。廉村的半斗冈耸起清官刚直不阿的脊梁,穆溪水滋润廉臣以清白明志的肺腑。“苜蓿廉臣”光明磊落的一生,对后代影响甚大。廉村的祠堂和民居大厅悬挂的块块牌匾,既是贤人辈出,光宗耀祖的记载,也比兴“清风明月虽不用一钱买,却更是无价之珍”;廉村古祠堂门口悬挂着一块光荣匾,记载着当年参加闽东蓝田暴动和为革命献身的15位廉村儿女的芳名。光荣匾与古祠堂里老祖宗中举的文匾交相辉映,昭示着廉村人的文韬武略;村头一座被市里评为文明学校的小学,小孩念书可用功呢!先辈们的美德使他们居住的地方赢得了“三廉”的尊名,这荣耀亦如春风荡漾在他们心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薛令之清廉的光辉如同朗朗明月,映照着这一方灵山秀水,在廉溪两岸积淀成丰厚的廉文化,使廉村日显繁荣。2008年10月14日,廉村被国家城乡建设部﹑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缅怀“明月先生”,薛公《自悼》诗中的“苜蓿”一词,成为形容为官清贫和廉洁的熟典,影响历代诗文家与名宦硕彦。宋代著名的苏辙、苏轼都十分景仰薛令之,多次在诗中提到薛令之的“苜蓿盘”。如苏辙:“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自得于清淡的生活。苏轼则有“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的句子,并陶醉于“长明灯下石阑干,长共松杉守岁寒”的光阴。在《看月有怀子由并崔度贤良》中,他写道:“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怀念与亲友相处时简扑的生活;曾在宁德作过主簿的陆游留有“饭余扪腹吾真足,苜蓿何妨日满盘”的诗句;明代李东阳曾写诗赠给失意回乡的湖南同乡彭民望:“长安张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用薛令之安贫守道的例子安慰他,竟使彭民望感动得涕泪交流;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南下福建巡视督学,沿途官员无不盛情迎送,在山东新泰住宿时,县令派人送来名贵的食品。纪晓岚对其馈赠一概不受,作诗委婉谢绝:“词臣只是儒官长,已办三年苜蓿盘。”表明自己要学薛令之廉洁自律、甘守清贫,饮食有“苜蓿盘”足矣。明清乃至民国的童蒙教材《幼学琼林》收入薛令之“苜蓿长阑干”的诗句,描述奉师饮食之薄的传统美德。因此,那时的儿童都熟知薛令之为官清贫的历史典故。

玉轮冰盘仰头看,“明月先生”背负着“清廉”的精魂走来,廉者无言清辉依然。明月广场 “话廉”;明月长廊“观廉”;明月宫“忆廉”;明月亭“赏廉” ;明月园“感廉”;明月井“照廉”;明月池“思廉”;明月溪“咏廉”;明月岭“探廉”……寓廉于教、寓廉于乐、寓廉于行。廉村月色,吸引八方游客前往观光。 “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廉村赏月,赏其清明、清爽、清丽,不仅是对时序更替的感喟,更有一份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以往探幽赞叹“进士村”的天然秀色,而今寻古步履丈量寸寸明廉。静静地伫立在古廉村旁,凝视清澈的廉溪水,眺望苍翠的灵岩山,远山近水皆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