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2014东南网网络行公益活动> 走进龙岩 > 正文

二十年水土保卫战 打造长汀县绿水青山

2014-05-31 08:39:41??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赖炜娜 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建省长汀县是中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以河田镇为中心的水土流失区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福建省各级政府都不断对长汀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截止目前,长汀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万亩,减少水土流失45万亩,走出了一条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路子。

1983年,福建将长汀列为全省试点,拉开了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的序幕。2000年起,福建省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专项资金,截止目前,长汀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万亩,减少水土流失45万亩,共有几十万人受益。

长汀县在项目区内的农户全部改燃改灶,烧煤由政府出资,实行煤炭价格补贴,并积极推广沼气建设,全县建沼气池4211个,引导农民以煤代柴、以电代柴、以沼代柴,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的燃料问题,从源头上疏导农民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农户建一个沼气池需要1500元人民币,政府补贴680元人民币,家里养三头以上的猪所产生的粪便就够沼气池使用了。此外,政府还进行煤炭补贴,一个蜂窝煤补四分钱,按一个农户一天烧五个计算,一年政府补贴一个农户72元人民币。

2000年起,项目区内农户均用上了沼气池,烧上了煤,河田镇上修村封山数年,绿满山野,原来靠雨水、靠提水浇灌的800多亩农田,现都成了真正的水田。

开发性治理模式的创新也是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一大亮点。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长汀采用“草牧沼果”生态开发治理模式,把治山与治穷、发展绿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统一。大力推广种植优质牧草“Ⅱ系狼尾草”,以草为基础,沼气为纽带,果业、养殖业为主体。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发展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通过推广“草牧沼果”的模式,寻找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

“种油柰300株、银杏175株、水蜜桃100株,还养鱼、养猪、种菜,纯收入上万元。”在闽西老区长汀县策武乡南坑村一座新装修的三层楼房里,58岁的袁廷新谈起去年老俩口的收入,喜上眉梢。

袁廷新赖以致富的土地,10年前还是烈日炎炎下能烤熟鸡蛋的“火焰山”。多年来,南坑村村民用大量的有机肥给碎石山添上沃土,实行“草-牧-沼-果”生态开发治理,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193元人民币。 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副局长刘洪生介绍说,2000年迄今,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万亩,占1999年水土流失面积的70%;许多昔日的秃头山变绿了,白鹭飞回来了,断流的小河又有水了。

长汀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中应用了先进适用技术。常规的“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前加上种牧草这一环节,进一步完善了循环链条;在山坡地沿等高线种植草、灌植物,当年就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对低效林“老头松”施肥改土,促进其伴生树草生长,改变常规大田育苗为容器育苗。做到当年育苗,当年上山,就地育苗,就地造林,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对疏林地进行补植,草灌乔或乔灌混交,改变林木结构;秋大豆春种覆盖幼龄果园。这些治理措施处处可见“草”的踪影,刘洪生说,中强度流失区治理必须草灌先行,保持水土。现在,福建省内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都在长汀建立了科研“试验田”,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还与长汀合作成立了水土保持博士生工作站,力促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

长汀县出台系列措施,鼓励开发性生态治理:山林经营权30年不变,谁种谁有,谁治理谁受益;项目区种果每亩给予种苗、肥料补助300元人民币,路网由政府负责投资修建。这些措施使水土流失区造林种果形成热潮,不仅当地农民竞相承包荒山,干部职工和外乡群众也纷纷前来投资。如现金赌场app下载:银杏树王公司投资400多万元人民币到策武南坑水土流失区高标准开发2300亩银杏基地。

如今,长汀人已经尝到了水土治理带来的“甜头”,并且成功地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对于将来的水土治理,他们充满了信心。现在,长汀人已经有了新的目标:发展绿色食品、绿色产业,建成全省第一个生态县、绿色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