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福建省“六五”普法成果展 > 正文

法治是社会善治的万世之基

www.fjsen.com?2013-10-28 15:10? ?来源: 我来说两句

1、群体性卫生健康伤害现象严重违反公民平等权,应从严惩处

群体性卫生健康伤害现象如环境污染案件、毒奶粉案件、三聚氰胺案件、地沟油案件、环境污染等,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地方政府缺乏严格有效监管难辞其咎,另一方面这些不良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是司法惩罚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威慑的表现。造成的结果就是一小部分公民不当得利,大部分消费者权益却受到损害,对一部分人错误行为的惩罚不到位意味着对另一部分人利益的伤害,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

群体性卫生健康伤害现象,由于其社会贻害面广、影响范围大,又是直接危害对人的生命健康,笔者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不能“有利则管,无利则放”,否则就是渎职。另一方面,对犯罪人危害社会的行为要进行加倍惩罚,所谓无利不起早,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到“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若使其不良行为的成本远大于不良行为的收益,则趋利避害心理自然驱使其不敢犯罪。所以,对犯罪人的司法审判要加大惩罚力度,经济上从严处罚,让之倾家荡产,人身限制自由期限上要往无期徒刑上靠,对豺狼考虑人文关怀,以人为本而对其惩治不到位,岂不是对善良的民众的又一次伤害吗?如此才能“杀鸡儆猴”,威慑潜在犯罪者,让其不敢越雷池一步。

2、现有的对特定群体的优惠政策违反了法的平等权精神

这些政策包括:户籍制度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体现教育权的不平等;公务人员社保医保与非公务人员的双轨差异制,各大城市现存的老干部特殊福利、国有企事业单位内招等现象违反了平等权原则等等。

笔者认为,不管地域差异、金钱多寡、地位高低、职业差异、身体残全、种群多寡、年龄老少、性别不同等因素都不要对法的平等权精神造成影响,否则将人为造成种群隔阂和利益冲突,对一部分群体优惠必然是对另一群体的伤害,虽然这部分伤害可能不是直接发生的。

3、刑事和解只能小部分抵扣犯罪惩罚

在现实刑事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占有相当地位,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该和解协议一般都是经济补偿协议,就对犯罪嫌疑人免于刑事诉讼和刑事处罚。部分学者认同此恢复性司法行为。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减免犯罪成本行为,是绥靖犯罪,是对法律精神的亵渎和强奸。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当政策的结果是犯罪的收益大于犯罪成本,则必然导致鼓励犯罪的结果,与威慑犯罪的目的背道而驰。更可行的办法是,双方达成经济赔偿协议的,不能免除刑事诉讼和刑事处罚,但可减免一小部分刑期。

四、加强司法体制改革是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

司法公正是社会治理善治的保障,加强司法体制改革是建设法治型社会的破冰之旅,其核心在于:

(一)促进司法独立

“为了确保普遍性,行政必须与立法分立;为了确保一致性,审判必须与行政分立。实际上,这两种分立恰恰是法治理想的核心。”2有必要在工资待遇、人事安排等方面由最高法、最高院、公安部垂直负责,脱离地方行政干扰,如此才能真正符合宪法精神。宪法第126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宪法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只有司法真正独立,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在发生行政诉讼时基层政府才能真正实现“避嫌”,对公民而言,才能真正“信法不信权”、“信法不信访”、“信法不信闹”,对基层政府而言,行政执法时才能真正受到顾忌和制约,自觉将政府权力行使过程纳入宪法和行政法的轨道。如此,公正的司法才能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基本和最终手段,法治建设自然水到渠成,社会治理才有长久稳定的“善治”曙光。

(二)调整司法职权配置,加强法检公间的权力制约

宪法第13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在具体执行时,要注意公平先于效率、制约先于配合的原则。

目前我国的司法现状是公安机关超职权主义现象严重,“金公安、银法院、破铜烂铁检察院”的民间说法虽有些俗,但也显示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难以相互制约的现实,这不符合法理要求和宪法精神。相对于立法的分配正义,司法就是矫正正义行为,所谓“无[司法]救济,则无权利”,“司法正义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要加强司法对侦查行为的审查,加强司法审判监督,建立以审判机构为核心的司法体制。

结束语

中国建设法治社会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可为任重而道远,现阶段,建设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政府和公民共同的诉求,但社会管理创新不能突破现有宪法的精神,社会管理是为了更好和实现的维护宪法精神,维护法的精神,实现善治理想。

?

  • 责任编辑:肖月青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申博体育_现金赌场app下载--在线*官网@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