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2012福建高招> 招生办主任访谈 > 正文

南京大学福建招生组组长张昊访谈实录

www.fjsen.com?2012-06-11 23:11?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我来说两句

时间: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18:00-18:45

嘉宾:南京大学福建招生组组长张昊

[主持人](17:59:52): 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fjedu.gov.cn)院校访谈节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南京大学福建招生组组长张昊。张老师将在节目中就今年南京大学在我省的高招政策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考生踊跃提问。张老师,您好!

[张昊](17:59:52):大家好!

[主持人](18:00:40): 请简要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张昊](18:06:13):南京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是“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9所高水平大学——中国常青藤C9成员之一,。作为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南京大学素以培养“未来各行各业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招收一流生源、给予一流培养、造就一流就业竞争力”,2012年南京大学继续为“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选拔追求科学与成才梦想的优秀中学生。

[主持人](18:00:57): 有考生问:南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国排名第几?软件工程呢?

[张昊](18:05:58):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属于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全国仅7个),实力雄厚,在全国排名居于领先行列。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进入了卓越工程师计划,连续6年排在全国前2位,其中有3次位列第一。

[主持人](18:02:29): 有考生问:转专业需要申请吗?一入学就可以转吗?还是说要参加专门的考试呢?

[张昊](18:09:00):转专业肯定是要申请的,如果自发地进行转专业,那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将得不到保障,最终受害的还是同学。如果考生在录取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可以参加面向入学注册的2012级新生开展二次选拔,包括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双学位国际交流生项目。 同时,南京大学为每个专业建立了“转入和转出标准”,进一步丰富了“转专业”的内涵,任何学生只要满足专业准入标准中的课程要求,都可以选择心仪的专业学习,只要能够满足专业准出标准,都可以从该专业毕业。更具突破性的是,学生可以在全校院系申请相关专业准入,且各院系接受跨院系转入的人数不得低于本院系人数的15%。据统计,2010-2011学年,总计930门学科专业核心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4500人次修读跨院系开放课程,学生跨院系转入意愿满足率接近80%。另外,为了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交叉学习,南京大学在原有副修、双学位培养基础上首创性实施了本科生第二专业培养方案,学生学习累计达到一定学分就可以获得南京大学第二专业证书。据统计,2009、2010两个年级已有1379人修读第二专业课程。

[主持人](18:05:39): 学校2012年在福建省的招生计划是怎样的?跟往年相比,招生计划有什么变化?

[张昊](18:13:12):今年我校在福建省总招生计划为62人(文史类22人,理工类40人),与往年基本持平,比去年增加了2人。

[主持人](18:06:14): 有考生问:学校有几个校区?新生在哪个校区学习?

[张昊](18:10:06):南京大学分为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新生在仙林校区学习。同层次院校中,南京大学是唯一在新老校区学生宿舍均安装空调的高校。

[主持人](18:07:06): 有考生问:请问要考进南京大学 需要在全省排名多少呢

[张昊](18:11:34):按照往年的经验,福建考生报考南京大学,一般理工类排名前700名,文史类排名前300名,把握非常大。

[主持人](18:09:29): 近三年在福建的录取分数?

[张昊](18:13:31):2011年文史类最高分642,最低分626,本一线564,2011线差62,2010线差52,2009线差53;理工科最高分678,最低分669,本一线573,2011线差96,2010线差91,2009线差87。

[主持人](18:10:42): 有考生问:有招建筑学吗?好就业吗?需要美术基础吗?

[张昊](18:17:03):今年南京大学在福建继续招收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好。建筑学专业在国内首创了宽基础,强主干,多维向发展的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教育形成了“拓宽基础、分流培养”的“2+2+2”南大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两年本科通识教育为基础,两年专业教育为主干,两年专业硕士教育为出口,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普遍认同。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