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2012福建高招> 小贴士 > 正文

备战高考(心理篇):弛张适度 方能笑到最后

www.fjsen.com?2012-05-22 11:0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5月22日报道(记者 李薇)

面对高考这场人生中的重要战役,不少考生难免紧张、焦虑。那么,在最后半个月的温书假里,考生怎样才能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以最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挑战?家长又要怎么做,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减轻压力,轻松迎考?本报记者采访了福州仓山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的两名咨询师——闽江学院副教授曾乃卓和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林,她们为考生和家长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考生】

典型表现1 明明很困却睡不着

不少考生在临考前会紧张得失眠,尽管白天复习时很辛苦,到了晚上也很困,但躺到床上闭上眼睛就是睡不着。还有些考生会觉得自己记忆力减退、大脑不听使唤,思维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常常看错题目。

解决之道:克服对失眠的心理恐惧

上述问题主要还是过度焦虑造成的。对于失眠,考生首先要克服对失眠的心理恐惧。其实,失眠对人的危害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多是来自心理上夸大的不良暗示。睡不着时可以慢慢数数,但不要一千、一万地数,只要简单地从一数到三,慢慢反复来回,这种单调的活动就会让自己感到疲倦,从而容易入睡。睡前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喝杯热牛奶等。

此外,考生每天最好安排不少于半小时的体育运动,这有助于神经调节,减轻焦虑反应。当然,考生不宜做剧烈的、对抗性的体育运动。

典型表现2 头晕脑胀、心悸胸闷

随着高考临近,一些考生会感到各种身体不适,比如胃不舒服,吃不下东西;头晕脑胀;心悸胸闷,口干多汗等等。这些身体的不良反应,增加了考生的心理负担,害怕影响到自己的考试状态。

解决之道:带着不适做该做的事

其实,这是“心理问题躯体化”表现。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考生出现了一些机体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考生应该认识到,这些都是个体暂时的心理应激反应,并不是什么必定会影响考试的大毛病。不要企图和这些不适对抗,而是学着接受它,带着不适努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它的一切不利影响就会很有限。只要考生自己不过于关注,躯体上的不适体验会随着焦虑的缓解而减轻。

典型表现3 忧心忡忡想太多

高考将近,不少考生总是忧心忡忡,害怕自己发挥不好,害怕题目很难,害怕“阴沟翻船”,害怕考试当天迟到……因为老想着这些,书也看不进去,觉也睡不好。

解决之道:不要自己吓倒自己

这是一种消极预期,结果是自己把自己吓倒。考生不要去做这种消极的自我预期,因为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对当下情境和未来情境如果做过于消极的界定,必然会引出消极的准备和悲观的行为,最终就可能真的得到消极的结果。

考生要学会多做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比如“我有信心让自己发挥好”、“我已经有了多次正常模拟考试的经验”等,这有利于降低考试压力带来的紧张感。

其实,面临重要考试,考生情绪有些紧张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太紧张就可以了。考生可以学几招调节紧张情绪的方法:①深呼吸、冥想放松;②暂时转移注意(如看看窗外风景);③自我宽慰(比如,如果自己考题很难,别人也会感到难的)。

另外,考生对自己的期待要合理,尤其是一些成绩好的优秀考生,不要太苛求自己,不要过多考虑考试结果,只要尽力发挥就好。否则,目标太高会加大心理压力。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