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
第??18??期
?
省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办 |
? |
?2011年10月21日 |
????????????????????????????????????????????????????
俯身接地气 为百姓放歌
泉州晚报社深入开展活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泉州晚报社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沉下去接地气,在体察民情、倾听民意、传递民声的同时也收获了人生百味,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加强组织领导? 推出强势栏目
为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泉州晚报社迅速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由泉州晚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叶燕民任组长,泉州晚报社总编辑林耀平任常务副组长,泉州晚报社副总编辑黄强、郭培明、邱志坚、王家声任副组长。报社及时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组织记者奔赴基层,深入群众,扎根一线。很快,近半个版基层新闻便在头版与读者见面了。《路通了,发展信心更足》图文并茂地报道泉州市最后一条通行政村的碧坑公路通车的喜闻,《永春篾香飘香四海》则记录了传统产业穿上科技新衣的魔幻蜕变。
为鼓励清新的文风,扎实开展好活动,报社对基层来稿予以倾斜优先发表,同时对文风较好的稿件给予总编辑嘉奖,在月评好稿时也给予特别关注。
目前,泉州晚报的《记者走基层》、《环湾看变化》栏目,东南早报的《百姓语言讲述百姓故事》栏目,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深入基层一线? 切实履行职责
为了进一步密切联系基层群众,全面反映基层群众心声,泉州晚报社在石狮、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等地设立6个基层联系点,并分别派记者常驻。通过这些联系点的桥梁作用,泉州晚报社将源源不断地把记者和编辑,特别是新招入报社的人员导入广阔的基层天地中,让他们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感受社会变化、体验生活真谛,更好地挖掘新闻报道的素材,激发创作的灵感。记者黄雅珊、张沼婢、林劲峰深入福建省第二大、泉州最大的金矿区——位于德化葛坑福建省双旗山金矿公司德化,下到250多米深的井下感受普通矿工的“淘金”生活,揭开了“炼金术”的神秘面纱,写就了《记者250米深井下“淘金” 亲睹“炼金术”》。时政部策划的“环湾看变化”、社会部策划的“一线邮递员”系列报道,更是让读者看到了泉州环湾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以及基层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
在台风“南玛都”来袭期间,泉州晚报社有许多记者活跃在防抗台风第一线。他们在履行着记者光辉而又神圣的职责,敬业、真诚地记录着时代。摄影记者陈英杰深入晋江深沪商业码头,冒着风雨苦等两三个小时,终于拍摄到“南玛都”来袭时惊涛拍岸的照片。因为场景难得,该图被福建电视台等媒体纷纷转载报道。晋江金井围头村两委向泉州晚报社发来了表扬晚报记者张九强在抗击台风“南玛都”中英勇表现的信。
反映百姓心声? 为民排忧解难
记者走基层,除了记录最美的风景,还能为基层群众做些什么?《泉州晚报》注重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反映基层所求所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办实事、办好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9月5日见报的《泉州实小门前不堵了》,把视线对准眼下家长们头疼的孩子接送难题。开学首日,泉州市实验小学门前的县后街出现交通拥堵,人车寸步难行。记者施海燕、陈晓东深入现场采访,发布了“实验小学和师院附小错时20分钟上学放学、接送高峰期部分路段严禁所有车辆通行”等举措,引导大家共同遵守,让上学的路真正不堵。
有网友在泉州本地网站及其他门户网站论坛上发帖称,南市美林街道珠渊村与仑苍镇辉煌村交界的村道,被珠渊村挖开,数万村民出行受影响。记者廖培煌、石伟琴、陈小阳赶赴采访,9月4日发出《一条路关系六村数万人 随便挖挖填填没说法》的质疑声,推动早日解决纷争,恢复村道通行。
9月26日,作为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内容之一,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正式启用。开通首日,泉州晚报社总编辑坐镇热线呼叫中心,接听96339热线。上午短短一小时,就有近400个电话拨进。工作人员将热线线索存入电脑,后台采编人员即时处理,调派采编人员,立即对一些突发类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开通以来,热线持续升温。
“走基层”活动仍在持续中,很多记者通过亲身实践,对走基层这个老话题有了新感悟:基层有新闻,基层有看点,基层有活力,基层有焦点,基层是记者大有作为的天地。沿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既定路线,泉州晚报社采编人员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走进基层、走近群众,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