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 媒体评论 > 正文

中国文化建设的国际视野--兼论文化自觉

www.fjsen.com?2011-10-20 14:25? 衣俊卿?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这种意义上,我们的文化建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但却任重道远。应当说,我们党一直强调文化发展的方向,强调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同时,各种形式的“文化走出去”工程也旨在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在现代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的建构方面,还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在国际上,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相对薄弱,“西强我弱”的文化格局还没有改变。在这方面,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有三个关系的把握对于推动文化自觉,确立文化建设国际视野具有重要的关联和影响。

一是把握好文化建设中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既包括文化的物化形态,即“硬实力”,也包括文化的价值形态,即“软实力”;前者更多地体现出文化的经济效益,后者则侧重于文化的社会效益;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不能把二者简单等同。严格说来,文化的“硬实力”属于文化建设的手段,它必须以切实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根本目的。目前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混淆文化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倾向,这是影响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认识偏差和实践偏向。

对此我们可以做一点具体的分析。必须承认,近年来,不断走向深化的文化体制改革给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和推动力,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文化产业加速发展,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是,我们必须提出的深层次问题在于:目前的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本身是不是就等同于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发现,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文化建设要突出社会效益,但无论在实践发展、社会生活还是学术研究的层面上,都存在着把“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等同于“文化软实力”的倾向。例如,人们习惯于简单地用电影票房价值、电视广告收入、图书销售码洋、文化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等作为衡量文化发展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尺度。我以为,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毫无疑问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但这些还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化软实力本身,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文化的“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化,推动文化的物化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否则,简单用文化产业的经济指标衡量文化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会使文化的自觉流于形式,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还助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中的一些逐利倾向、媚俗倾向和迎合倾向,弱化了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