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文化复兴的历史方位
www.fjsen.com?2011-10-20 14:08?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创新机制,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大大提升。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性”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建立健全遍布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成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上海浦东新区通过“竞标+配送”的方式,把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权由政府交给基层、交给受众,变传统的“上面送什么,下面看什么”为如今的“下面要什么,上面给什么”。自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以来,各级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国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速达到18%以上。政府实施的五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极大地缓解了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文化活动少的状况。 调整结构,文化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各地通过推动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兼并重组、整合资源,使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大型文化企业。 2008年3月24日,江西出版集团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重组的中国和平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为国内出版业首次跨地区重组的企业。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整合省内发行网络,控股海南发行集团公司,成为出版业首家超百亿元企业。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纷纷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2010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5%,有的甚至达到7%。 如果8年前,我们讲文化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别人会说这话太不靠谱,但是今天这句话已经上升为我国的一项大政策。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