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学习七一重要讲话> 专家解读 > 正文
实录:石仲泉解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
www.fjsen.com?2011-07-19 16:5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我来说两句

两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南

[主持人]: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理论创新这样一个问题,原文是这样说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认识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联系党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如此重视理论创新这样一项工作?

[石仲泉]:这是我们党9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因为从我们党成立,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想按照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来进行革命斗争,但是两边的国情是很不一样的。在俄罗斯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了革命胜利,中国开始也没有经验,也想搞城市武装起义,但是,一次一次都没有取得成功,所以,后来毛主席的伟大就在这里,在他领导的秋收起义的武装部队去攻打长沙,打不下来,毛主席很快思想很明确,领着队伍上山,直接上了井冈山,这样就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在这里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格局,进行武装斗争,进行土地改革,进行根据地建设,慢慢地摸索出来一个中国特色革命的道路,这里就开了一个头。因为井冈山毕竟地方有限,所以不可能长期在那里待下去。所以,在井冈山待了一年三四个月就转战赣南、闽西,就去开辟了新的根据地,这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中央苏区,这个地域很广阔。在这里,经过粉碎国民党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经过进行土地革命,又去建设更大面积的根据地,就摸索出来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主席就把这样一个经验加以总结,就把它上升到理论,以后再进一步地总结,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就有了新的认识,这样慢慢地提升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重心而建立起来的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者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样我们就说,通过20几年的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以,随着实践的发展,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因此我们的理论就取得了新的层面,这是讲28年的革命斗争,我们取得了革命胜利,历史上有一个取得新的伟大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取得伟大成果之后,继续在中国怎么样搞建设,就进行了新的探索。同样也要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没有经验。革命成功的经验也不能照搬,照搬要犯经验错误。

[石仲泉]: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它搞建设的经验也不能照搬,因为国情很不一样。所以,我们搞五年计划,也开始按照苏联学,有的成功了,有的不合适,最后毛主席又提出要第二次结合,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搞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来摸索出一条怎么样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探索非常艰辛。这个取得了成功,我们进行了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次取得了伟大成功。同时又没有经验,也由于我们的认识对于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认识还有很大的局限。再加上那时候我们的制度还很不完善,因此在1957年以后又在探索过程中走了一段曲折和挫折的道路,也犯了不少的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就是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就实现了历史的拨乱反正,进行了伟大的转折,又把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把过去的僵化、半僵化、封闭、半封闭转为全面的改革开放。到了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他经过多少年对社会主义制度下能不能搞市场经济的深刻的思考,最后认定了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市场和资本相结合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如果和社会相结合,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他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样到党的十四大就提出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经过这几个转变,我们国家就形成了新的指导思想理论,这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后又是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到十七大,又把它做进一步的理论提升,这时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石仲泉]:所以,我们这些年的实践经验就证明,实践在不断地发展,因此我们的真理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理论创新也是不断发展。它都是永无止境的,这需要我们善于实践经验总结,善于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论创新。所以,90年代我们理论创新的成果是相当丰富的。概括地说,就是两次历程飞跃,我们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也是两大理论体系。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东西也是指导我们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的指南。

正确看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一个网友的问题。网友提出,您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专家,怎样认识毛泽东在社会建设方面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石仲泉]:讲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是在十七大以来所提出的一个新的概括。就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大方面的建设。但是,社会建设所涵盖的内容在我们革命时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代都进行了这方面大量的工作。因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是解决民生问题。中国共产党闹革命,特别是在苏区时期,比如我前面讲的中央苏区和其它的十几个苏区时期,你要在那里留得住,在那里能够和国民党围剿,来进行防护站建设,就要很好地解决老百姓的生活、生产问题,也就是民生问题,也就是社会建设问题,就是毛主席讲的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我们政府都要帮着解决。说的非常清楚。所以,在苏区时期,那时候等于是共产党在局部执政,对于社会管理、对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都进行了初步的建设,形成了一些管理的制度。成立以后,在全国范围执政了,在全国范围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新中国成立一开始,就是不断地在这方面展开的。

[石仲泉]:北京解放之初,这也可以看成典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很好的例子,很快帮助老百姓建设好了,所以北京城社会面貌一新。解放之初,还消除了过去旧社会留下的很乱的乱象,包括烟馆、色情场所,很快都治理得很好。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基础上,我们有丰富的经验。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既把我们过去新中国以来和包括苏区时期局部执政以来的社会管理和社会经验这样一个总结来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借鉴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好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执政的经验,而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石仲泉]:前两年中央在这方面也专门办了高级干部的研讨班,制定了新的文件,来总结我们这些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所以,这是和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贯彻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

[石仲泉]:从这个引申到两个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这个在十七大以来,大家就不断地提这个问题。过去我在这里也解释了这个问题,我想这两者简单说就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就是一脉相承,又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另一个层面说,它是一个继承理论和创新理论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因为它是一个创新理论。所以,这两者绝不能割裂开来,也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我们有些同志就往往有一些思想疙瘩,好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没有了,他觉得是不是贬低、否定,有一些疑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或者对十七大报告的一种误读,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十七大报告也好,现在党的各种文件都一直是讲它们之间是继承和发展关系的。之所以不包括,就是因为它属于两个历史性飞跃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个飞跃就没有了,变成一个飞跃了,最后是独立一个飞跃的理论成果,这是另外一个理论成果,所以就不包括它,不包括它不等于他们两者没有继承,没有发展的关系。还存在关系。前面是基础建设,后面是创新建设。现在指导我们新的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靠什么来指导?就是来靠这样一个创新的成果,这样一个创新的理论,来指导。所以,这里面又包含了、又继承了、又丰富了前一阶段的理论成果。所以,这两个不能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或者不包括前者,反而是前者好的政策路径都在后者包括了,而且加以丰富和发展。所以,没有包括它,不存在否定它、贬低它。我们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缺乏一个辩证的认识。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