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 红旗飘飘 > 正文
一辈子和小麦增产绑在一起
www.fjsen.com?2011-05-23 15: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田野“写”论文

绘成5年增产近80亿斤的丰收图

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胡承霖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1985年受聘为农业部小麦专家组成员,1995年退休。退休后,他始终奔走在实验室和乡间田野。“如何让农民过上富裕的日子,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情结,更是一个党员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胡承霖说。

1998年到2003年,我国小麦处于低产期,种植面积下滑,粮食库存量连续走低,国际上甚至出现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声音。到2005年,安徽小麦单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公斤。胡承霖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大播量、一炮轰施底肥、品种和播期不协调是安徽小麦生产之所以徘徊不前的三大障碍,靠天收的粗放种植方式是限制安徽小麦单产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2005年4月,76岁高龄的胡承霖给省领导写信,附上一份3600多字的方案,推广良种良法等关键技术,提高小麦单产,实现5年增产50亿斤,倡议在全省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

省领导掂出了这封长信的分量。当年秋种季节,一场小麦高产攻关战役在安徽大地开启,胡承霖被聘为专家组副组长。从耕地深度、施肥量到播种量、播种行距等每一个细节,胡承霖亲自培训、把关。涡阳县高炉镇陆杨村是胡承霖选的第一个高产攻关试验点,村民巩效武感受颇深:“2005年秋种,胡教授第一次来村里讲课,清晨5点多就到了村部会场,比群众到得还早。”几年来,胡承霖累计为各地培训小麦技术骨干2800余人次,举办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80多场次。

陆杨村党支部书记巩向海告诉记者,“以前,最好的田块一亩地最高300公斤,现在,最好的有710多公斤。”据统计,2006年,全省小麦总产比上年净增15.9亿公斤,增幅19.7%,单产突破300公斤,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74元;到2010年,小麦单产每亩提高84公斤,累计增产79.7亿斤,其中涡阳县180万亩农田实现了亩产千斤的目标。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