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汶川重建3周年> 最新消息 > 正文
映秀,从灾难走向温情
www.fjsen.com?2011-04-11 16:02?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

沿河而建的映月东路,依“鱼子溪河”曲线从西北向东南延伸,一头连着山脚下青草茵茵的公园,一头连着奔腾汹涌的岷江河畔,在映秀镇中间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一个老人用轮椅推着老伴,就在这条“弧线”上慢悠悠地散着步。

老人散步的方向就是那片青草茵茵的公园,曾经在汶川特大地震中伤亡惨重的映秀小学旧址就是这里,但今天的公园比三年前的小学要大得多:彩虹一样的铁桥斜跨在草坪上,五根在地震中没有倒塌的水泥立柱被保留下来,立在一片稀稀落落的树林中。一些树木上还钉着黄色的铁牌,上面写着“东莞,映秀”、“湛江,龙溪”、“肇庆,克枯”、“惠州,三江”……前者是广东的地市,后者是汶川乡镇,他们之间就是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对口援建”关系,所以在它们的名称之间,汶川人画上了一颗“红心”。

三十年的河东、河西之变在映秀小学身上还不到三年。2009年8月1日才开始全面动工建设的映秀镇,整个重建时间不到两年,但在这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里,一个新的映秀小学就矗立在鱼子溪河下游西岸的岷江边,与位于鱼子溪河上游东岸的映秀小学旧址隔河而望。从映秀镇政府我们了解到,新的映秀小学在钢筋混凝土的基础上,还增加橡胶隔震支座、消能减震器和轻型隔断,足以抗击破坏力为9度的地震。

映秀新貌。新华社记者 陈凯 摄

“大爱映春秋,生命秀风采”,这是立在映秀小学教学楼上的铭牌。它不仅记录了映秀镇在地震之后受到全国同胞的关爱,也缅怀了在震灾中不幸遇难的逝者、尤其是那些在震灾中用身体护住孩子们的英雄教师。

站在映秀小学的操场上,抬头西望就能看到半山坡上的公墓群和纪念馆。在那里安放着映秀镇数千名遇难同胞,其中就有44岁董德12岁的儿子。

居住在东莞大道79号的董德,如今在自家的三层小楼里开起了一个“映秀土特产”的小商店,地震之后新生的女儿如今已经一岁多了。记者刚靠近孩子的卧室,这个40多岁的男人,就竖起食指放在嘴边“嘘”了一声,轻声说:“孩子睡着了,小心别吵着!”(新华社记者侯大伟 孙阳)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