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延年(1898-1927)男,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共党员。
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在党内有“小列宁”之称。1927年7月4日,年仅29岁的陈延年在上海慷慨就义,谱写了一首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陈独秀孙女陈长璞追忆往昔感慨万千:“我的伯父陈延年、陈乔年都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如明灯一样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年少立志,为改造旧社会而奋斗
现在安徽安庆市文广新局工作的陈长璞是陈独秀三子陈松年的小女儿。年近花甲的她快言快语,为人直率,颇有祖风。
陈长璞告诉记者,她的伯父陈延年1898年出生在安徽安庆的陈家大院,自幼聪明,博览群书,视野开阔,与小他4岁的胞弟陈乔年感情甚深。后两兄弟双双考取了复旦大学。陈独秀对包括延年、乔年在内的子女要求甚严,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故求学期间,兄弟二人一直勤工俭学。受陈独秀早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他们少年时就有改造社会的理想和抱负。
1922年6月,陈延年在旅法中国少年共产党旅欧支部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和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当选为委员;之后,两兄弟又在后来的越共书记胡志明介绍下,加入法国共产党。
1924年,陈延年回国后即被派往广东,先以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驻粤特派员身份进行工作,后任两广区委秘书、组织部长兼宣传部长,协助时任两广区委书记的周恩来进行工作。在周恩来参与东征之后,陈延年接任两广区委书记一职。
忘我工作,做革命的“老黄牛”
陈延年工作夜以继日,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事情。他不讲究吃穿,生活比一般党员、比很多工人都要清苦,但是对群众处处关心。陈长璞给记者讲述,当时,陈延年为组织建立人力车工会,经常深入到一些人力车夫家中进行访问,他自己都学会了拉人力车。遇到一些老车夫拉活儿,他会主动上前帮忙,赚钱后自己分文不取。
通过父辈们的讲述,陈长璞了解到,伯父陈延年脸上有青春痘,衣着很简朴。她给记者讲了一个关于陈延年“六不”原则的故事。
陈延年从海外留学回国初期,曾同周恩来等人住在一起。他的卧室太俭朴了,只有一套床板,一张席子,一条毛毯和一条被子。床头总是摆着一个黄色的皮包,这个皮包就是“枕头”。陈延年还为自己规定了“不闲游、不看戏、不照相、不下馆子、不讲衣着、不作私交”这“六不”原则。
当国民党右派反共意图十分明显时,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却一味回避矛盾,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陈延年对这种右倾主义的做法表示不满,并表示尽管陈独秀和自己是父子关系,但他坚决反对妥协退让的右倾主义错误。
慷慨赴义,革命者必须站着死
“4·12”反革命政变后,全国形势风云突变,革命陷于血腥与恐怖之中。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陈延年面临着危险,坚持斗争,并试图与赵世炎一起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1927年6月16日,因一名交通员被捕,陈延年暴露了。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用尽酷刑,将他折磨得体无完肤。但陈延年严守党的机密,毫不妥协。
1927年7月4日夜,国民党反动军警将陈延年押赴刑场。面对敌人带着鲜血的屠刀,这位革命者毫不畏惧。敌人喝令他跪下,他一点也不理会。于是,几个刽子手强行把他按下去。但刽子手们的手刚一松,这位革命者便再次傲然挺立。无奈,刽子手一拥而上乱刀将他杀害并分尸,投入黄浦江中。在陈延年死后一年,他的二弟陈乔年也在同一地点被杀害。
精神长存,高贵品质激励后人
陈长璞向记者介绍说,陈延年一生未婚。他在广州工作时,有一些同志关心他的个人问题,而陈延年却总是推托说:“工作忙,没有时间考虑这些。”
陈乔年有一子,但幼年夭折。
陈长璞经常对两位伯父的遭遇欷歔不已,但同时也为他们为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贡献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陈延年的三弟陈松年,即是陈长璞的父亲。据陈长璞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后陈松年家处境一直很艰难,几乎到了衣食无着的地步。1953年,上级领导得知陈松年的处境后,帮他安排进了当地一家工厂当了统计员,在生活上也给予了一定照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松年成为安庆市文史馆馆员,后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上世纪90年代初病逝于合肥。
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后,陈长璞现在过上了一种平静的生活。沐浴着新时代春风,她常怀念起自己的伯父。她说:“伯父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经常鼓舞着我,鼓舞着我们陈家的子孙。”(王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