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海峡西岸经济区全记录> 最新动态 > 正文
金融危机下福建县域产业突围典型调查:一家民营伞企的危机历练
www.fjsen.com?2009-12-07 10:1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4月建成的中国伞都伞具五金市场一期工程。 林青 摄?

2 从8∶2到6∶4

在王清鸿的导引下,记者来到鸿盛公司货库车间,从成伞车间运来的一箱箱雨伞,被装进货柜,抬上等待装货的大货车里。王清鸿说,“现在生产线上下来的伞具最慢在两天内就会被运走,几乎没有存货。”

但半年前的那段“艰难岁月”,让王清鸿终生难忘,“有时公司几天见不到一辆货车。”日益严重的库存积压,让王清鸿和他的团队备受煎熬。如何消化存货,缓解日益绷紧的现金流?今年一季度,一场“去库存化”的生死战役全面打响。

当时,外销订单下滑比较厉害,尤其是欧美市场,部分老客户的公司倒闭,对公司外销冲击非常大。王清鸿决定重新定位国内市场。事实上,鸿盛公司起步之初掘取的第一桶金,就是源自国内市场。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做内销时遭遇的价格混战、欠款突出等问题,促使公司在1997年开始全面转向外销。

“现在又掉头做内销,过去的经历让我们有些顾虑,必须开辟新的内销模式!”王清鸿说。

今年5月,鸿盛公司替美国一家经销商生产了一批广告伞,客户一直不来提货。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王清鸿和中石油联系,把想与中石油各地加油站合作的想法告诉对方,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这批货全部销售一空,王清鸿于是将视线转移到国内广告伞这块蛋糕上来。

紧接着,鸿盛公司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专门拓展驻京的各大集团用户,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拿下了蒙牛等多个大客户。随后又在上海成立了办事处,主攻各大外资集团驻沪分公司。

“这些比较大的集团客户订单数量稳定,利润高出中小客户一倍多。通常一下单就是几十万只,相当于10个外销货柜的数量。”王清鸿称这种销售模式为“傍大款”,“与他们合作,不用担心欠款问题。如果撇开欠款回收问题,内销的利润率还是要高出外销的。”如今,鸿盛公司国内业务的销售比重已经从原来的10%增加到现在的40%,公司外销与内销的比例从8∶2过渡到6∶4。国内市场的巨大空间保住了工厂上千名工人的生计,也保住了一份战胜危机的信心。

“现在工厂的开工率已由一季度的50%左右上升到了90%以上,各个车间基本上都是满负荷运转。”王清鸿说。


责任编辑:陈瑜辉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