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新时代海西精神> 精神坐标 > 正文
情系菌草为人民
——记省劳模、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
www.fjsen.com?2009-11-06 11:4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服务社会 不畏艰难创佳绩

菌草技术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始于1988年在尤溪县的示范推广。在一次下乡途中林占熺不幸出了车祸,摔断了两根肋骨,他只在医院治疗休息了三天就忍着剧痛出院;而在另一次事故中,他那硕士研究生毕业、成为他得力助手的亲弟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菌草技术作为科技兴农项目在尤溪县14个乡(镇)112个村的4236户农户示范生产,当年完成584.3万袋,产值1300多万,农民纯收入899万元。其中台溪乡后隔村地处海拔830米,全村489人,属于典型的贫困村,首次栽培香菇31.7万袋,人均增收1022元。山里的农民用颤抖的手,数着久违了的百元钞票高兴地说,照这样下去“一年脱贫,二年致富,三年盖房子,四年讨媳妇”,这一刻林占熺也会心地笑了。

1991年,菌草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开始向全国推广,据不完全统计,从1991-1995年,仅福建省就示范推广12.39亿袋,累计产值22.46亿元,节约阔叶树木材51.26万元立方米。

1996年,中央决定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办公室负责人,首先想到了林占熺。在1997年4月召开的闽宁两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菌草技术被一致同意列为帮扶宁夏的项目,并确定先在彭阳县搞示范生产,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彭阳县山大沟深,历史上从没有种过菇,农民一年四季大都以土豆、玉米为主食,连蔬菜都不常见。听说福建农大专家林占熺等人能用他们废弃的窑洞和玉米杆栽培蘑菇,开始都不太相信,经过反复宣传动员才有20几户农民愿意尝试。当雪白的蘑菇长出来,敢为人先的20几户农民户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时,惊喜得把林占熺当成能点草成金的菇神下凡。

第二年根据省对口帮扶办的要求,菌草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移师到我省帮扶宁夏最大的移民村——闽宁村。闽宁村地处贺兰山口,腾格里沙漠边缘,经常狂风大作,尘暴滚滚,天地一片浑黄,素有“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之说。1998年春林占熺带着6名菌草技术人员进驻闽宁村时一切都非常不适应,风沙、寒冷、干燥,以及西北的饮食习惯使大部分人不是流鼻血、嘴唇、手脚开裂出血,就是感冒、发烧、上火,但为了尽快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他们全然不顾这些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里他们不但在首批200户农户中获得成功,而且还根据宁夏荒漠地区的自然、气候等特点进行不同模式的栽培对比实验和高产、优质菌种的筛选工作。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