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海峡西岸经济区全记录> 品牌带动 > 正文
“枇杷之王”何以身价百倍
www.fjsen.com?2009-04-07 19:41? 雷光美 包骞?来源:本网    我来说两句

2月5日·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

春暖花开,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早早地迎来了枇杷丰收季节。

“收购价1公斤50元,不算贵了。这么好的早季枇杷,市场上1公斤能卖100多元。别看这里很偏远,客商都抢着来呢。”5日,地处漳州乌山大山深处的通贝村,前来收购枇杷的客商络绎不绝,种植大户张连木乐呵呵地招呼着客商。

“什么品种,这么贵?”

“‘早钟6号’,就我们这长得最好。”

应付完客商,张连木告诉记者,“早钟6号”是省农科院研究培育的,引种到乌山山麓后,长势喜人。通贝村村主任张福生在一旁介绍,乌山靠云霄这边,直迎台湾海峡暖湿气流,山中云雾缭绕、水分充足,特别适合枇杷生长。

“‘早钟6号’在我们这一年开两次花、结两次果,所以产量也很高。”在枇杷地里,张福生指着套袋的枇杷说,每到花季、果季都要疏花疏果。“枇杷从种到卖的讲究还真不少,没有农技人员常来传经送宝,光靠农民自己种,还真不行。”由于比一般枇杷上市早而且品相好,“早钟6号”虽然价格高仍然非常畅销,可谓身价百倍,有“枇杷之王”美誉。

“没有政府扶持,可能还守着福地不知种什么好呢。有天时地利,没有人和不行!”张连木的女儿张幼香说,前些年村里人多以种菜、挖笋为生,日子紧巴巴。为了多赚钱,她父亲尝试种过茶、西红柿、青梅等,还养过鱼、跑过运输。除了养鱼赚了点,其他项目都泡了汤。 张幼香说,农民信息不灵、技术薄弱,没有扶持,很难找到合适项目。

2005年,是通贝村发展的分水岭。

张福生说,那年漳州开始推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模式,经调研,云霄决定大力扶持枇杷种植。县里果断拨经费引进“早钟6号”,经种苗大户大量培育后,再免费提供给农村二女户及主动要求的农户种植。一花开后百花开,“早钟6号”在云霄广受推崇,云霄也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枇杷之乡”。如今,通贝村家家种枇杷,户均200株以上、年增收超2万元。

“我们是老区基点村,要发展,大环境、好项目实在太重要了。”张福生说,近年,县里加快乌山风景区旅游开发,村里直通景点的水泥路已修好,村里计划在旅游线路全线贯通后,发展枇杷园观光采摘游,“那时,通贝的前景将不可限量!”


责任编辑:李峰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