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频道>福建社会 >正文

两部新电影相继在福州推出粤语版
来源:福州日报 2012-04-05 编辑:唐丽萍

福州新闻网讯 香港电影《春娇与志明》眼下正在榕城各大影院上映,与其他同档期的影片不同,该片同时推出了普通话与粤语两个版本,这是继3月8日在榕上映的香港片《桃姐》之后,一个月内在榕城推出的第二部“双语版”新片,由此引发了榕城观众对方言电影的热议。

观众有赞有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榕城观众对方言电影的反应持两个极端,没有中间者。

持赞同观点的观众认为,《桃姐》和《春娇与志明》均是典型的香港电影代者,香港文化烙印显著,《桃姐》中的桃姐是台州人,台州历史上有不少女人出来做佣人,一如香港今日的“菲佣”。《桃姐》放映推出粤语版本,更能营造出地域感与真实感,为影片加分不少。至于《春娇与志明》,由于彭浩翔擅长用细节来体现浓郁的港味,片中不少人物对白都运用了俚语,而俚语的魅力非方言不能精确、生动表达,粤语版的《春娇与志明》让人们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彭浩翔作品。

抱反方观点的观众则认为,电影中穿插一定的方言可以让影片更生动,但是《桃姐》和《春娇与志明》完全用粤语对白,不懂粤语的观众根本听不出其中的韵味儿,更遑论所谓生动的俚语了,方言电影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对影片的认知度。

业内人士:方言电影也讲究区域化

记者从榕城各大影院了解到,榕城观众对粤语版的《桃姐》《春娇与志明》并不买账,两片在榕城上映时,粤语版的场次观者寥寥。

福州聚春园明星影城的业务主管陈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品位略有不同,在电影放映界更是明显,像黄百鸣的《八星报喜》,大部分票房来自粤语文化区,北方的票房则差强人意,所以方言电影也应讲究区域化。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首页> 福建频道>福建社会 >正文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福建要闻 国内热点 文化教育 热点专题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互动反馈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报料投稿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