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博文精选 > 正文
物价局"闭门造数"谁之过
2010-07-09 09:44:27

7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海口市举办的全国实时价格应急监测调查业务培训班上,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会上讲话时表示,严禁物价局工作人员不经现场调查,坐在办公室编造物价数据。

按照我们社会的习惯和常理来推测,官员既然说到要严禁某种行为,说明这种情况事实上已经比较严峻了,而且不是一时一地的行为了。也就是说,物价局工作人员“闭门造数”编造物价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的而且为时已久的现象,以致不得不大声疾呼“严禁”。

统计数据的失真,已经是一个索然无味的老话题,尽管公众和舆论都对此深恶痛绝,但依然有人乐此不疲,而且还不在少数,原因盖出于“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的怪诞逻辑,以及法不责众的现实尴尬。尽管领导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也有文件传达指示,但情况依然故我,并没多少改观。因此,物价局不经现场调查而编造物价数据,无非就是遵循了社会普遍的“潜规则”,以便与这种社会的普遍现象相吻合,并没让人感觉有着特别的不可思议。当然,由于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也关系到是否科学发展的大问题,国家监察部和统计局等单位正组织开展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因为检查执法尚在进行,会否与以往“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一样而草草收场,目前还不能给出结论。

物价局“闭门造数”,固然应该说是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不深入、不踏实,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官僚作风。但物价局为什么要坐在办公室造数,而不愿深入现场调查,是否就是物价局的问题还真不好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还受官员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而左右。如果官员需要的是准确、真实和及时的统计数据,物价局工作人员不到现场调查可能还真不行,否则数据失真的责任可就大了。但如果官员只要符合胃口的数据,而并不需要真实的数据,那么物价局就算到现场调查也是白搭,不仅工作效率不高,还可能被视为不会做事。物价局存在“闭门造数”的现象,是否与这种现实有关,不敢妄自猜测。但以“入乡随俗”的习惯和常识而论,这样的猜测当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测,有着客观的社会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的官员能够公开指出问题并提出批评,应该是自揭伤疤的勇敢之举,有着“知耻近乎勇”的可贵之处,也传递出某种积极的信号,可能会给物价统计的“返朴归真”创造条件。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批评,而没有下决心查处的力度,那么这种批评还难说不是哗众取宠的作秀,于事无益。统计数据关乎官员的前程,但更关乎民生大事,尤其像物价数据更与民生直接相关,实在弄虚作假不得。(逗号)

相关新闻
临时工天生就是挡箭牌?
福州是个"灰常"友好的城市
一生有多少时间在床上度过
鲁迅的气度表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