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首次提出实施多校划片

近日,教育部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推行义务教育“多校划片”,即把学生入读小学初中的选择从“一对一”变成“一对多”,此举引发不少担心和争议。

 资  讯 

让“多校划片”的政策早日惠民

即时 | 2016-03-07 09:43

3月3日下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关于多校划片的问题时说,多校划片是各地在解决单校划片带来的问题中探索出来的办法,这是目前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举措之一,教育部是建议全国推广。但各地情况不一,效果怎么样,群众的感受是标准。从长远看,应当是每个学校都能提高质量,每个学生都能在家门口上好的学校,家长可以不再跑很远择校。

所谓“多校划片”,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小区对应着多个学校。这样一来,即便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入读某所名校而购买了这个小区的学区房,但最终也未必能够分到这所名校里,那么家长购买学区房的动力就将大大减少。而实行“多校划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4年年初,教育部就曾接连下发文件,要求采取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的方式,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并在19个重点大城市试点。从试点的效果来看,在多校划片政策之下,有些地区的学区房价格确实应声而落。但换个角度思考,教育部实施这一政策,也恰恰说明了当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严重性,而这才是应该引起我们特别关注与重视的。

所以,要使多校划片入学政策落到实处,使之早日转化为惠民的现实,各地就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尽快出台相应有配套措施,想办法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切实缩小学区与学区之间及学区内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差距。

首先,要合理划分学区,并在居民区内公示学区内的教育资源、划片原则,让相关的教育事务公开透明。在具体实施中,即使采取电脑摇号方式随机分配,也要请纪委监察部门工作人员、学区内教师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等现场监督,确保学区划分公开透明,学生划片公开透明,减少人们对划区划片的置疑。

其次,要从缩小学区与学区之间和学区内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差距的角度出发,下大力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目前,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在人们的心目中还存在一个“好”“坏”之分,因而有“关系”或有“钱”的家长总想让孩子去“好”学校,因而“择校”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因此,各地不妨采取强校扶持弱校等多种手段均衡教育资源,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均衡统筹,做到城乡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统一标准,从而让孩子们入校时不存在学校的好坏区分。

第三,要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提高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待遇,让城乡之间、同城不同区域间的师资福利实现制度化均衡保障。我们应该承认,教师的差异,是学校办学最大的差异。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完善教师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才能使乡村学校的“好教师”“好校长”呆得住、留得下、教得优、管得好,也才能提高乡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消除人们心目中的“好”学校、“坏”的印象。

总之,要想使“多校划片”政策落到实处,必须从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公平分配、追求教育的均衡发展入手,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这样才能确保“多校划片”的政策早日惠民。

实现教育公平关键不在“学区房”降温

即时 | 2016-02-24 08:41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

多校划片是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根据《通知》要求,多校划片会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此前“就近入学”的政策,房子与学校的关系是固定的,家长对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有着稳定的预期,因而敢于投资,从而催生了所谓的“天价学区房”,形成“择校热”。而在实行多校划片之后,房子与学校不再是一一对应关系,花再多的钱买房也未必能上心仪的学校,风险系数大大增加,家长自然也不敢贸然投资。

有媒体称此举是“教育部放‘大招’,你的学区房可能白买了”,听上去有些夸张,但却不无道理。很难说究竟是“择校热”推高了“天价学区房”,还是“天价学区房”助长了“择校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不少地方尤其是一线城市,“学区房”的价位即便不能称为“天价”,也已经大大超过了其实际价位,其关键就在于“学区房”中所富含的优质教育附加值。有钱人太多,而优质教育资源太少,这便为“花钱上名校”创造了条件,从而扭曲了教育公平。推行和实施多校划片,就是教育资源的又一次重新分配,理论上可以给“学区房”降温,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人人都有机会上名校。

但有必要指出的是,“学区房”降温并不绝对等同于教育公平,多校划片充其量也仅仅是一个权宜之策。一方面,此举知易行难。从具体操作看,实行多校划片将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但名校资格如何认定,小区所对应的名校和普通学校的比例如何安排,名额如何分配,这些问题无论怎么样经过缜密的设计,由于牵涉到各个利益,本质上是个“零和游戏”,最终都难免会引发争议。另一方面,随机派位方式分配名额,事实上也类似于“教育大锅饭”,有着太多的偶然性,也很难说是一种科学的方案。同一小区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名校,一个上普通学校,必然会引发巨大的心理落差,形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教育不公。

问题显然还出在“名校”本身。换言之,只要有“名校”这种事物,只要一个地方存在校际间的明显差异,教育公平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在义务教育阶段,为追求教育公平,大致走过三种路径,最早是择优录取,高分学生上名校,加大了学生负担。后来是就近入学,引发了学区房和择校热。现在是多校划片,随机分配。从分数到房子再到“靠天收”,说白了就是要么拼孩子,要么拼爹,要么拼运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最终都是为了“上名校”,在下一步的竞争中领先别人一个身位。

“名校”的概念只应该出现在高等教育中,而不是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中的“名校”事实上也只是分数、升学率乃至教育政绩的代名词,并不意味着更好的教学质量和理念,某种程度上甚至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因而,促进教育公平,应着力于破除“名校”思维,改进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教育资源进行更公平合理的分配,通过政策倾斜和引导,尽快填补学校间的差异;另一方面,中小学校也主动进行教育改革,积极开展多元化、个性化教育,淡化“名校”观念,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进行恶性竞争。

“多校划片”能为择校热退烧吗

即时 | 2016-02-24 07:56

【在多校划片之外,还需多管齐下,从不同制度和政策入手,确保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家长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如果教育资源有效分配,家长自然不会只盯着公办热点学校不放。】

针对择校热问题,教育部近日放出大招。在《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首次明确提出,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

所谓多校划片,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操作上,先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各片区,确保其大致均衡,然后在入学招生中,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

这看上去真是不错的办法。大家都有目标热点学校,保证了基本公平,上不上得了看随机派位,确保了程序公正;上不了热点学校,还有其他学校可供就近上学,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个大招有望化解学区房于无形,避免热点学校被部分“优势群体”垄断的格局。以往,除非凑巧房子就在热点学校片区内,否则只能花大价钱购买学区房,才可能进入好学校。而这种局面,对公办教育资源均衡化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其结果就是,公办热点学校沦为“贵族学校”,能上得起的大多是“非富即贵”的家庭子弟。

不过,这只是制度设计的美好初衷。在实际运作中,多校划片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功效呢?答案并不乐观。且不说许多人提前买下的学区房这下白买了(购买时就应有风险意识),也不说有些打着“学区房”旗号的新楼盘或将面临购房纠纷,既然热点学校仍是稀缺资源,这么做就能让有些家长打退堂鼓,或者另择出路吗?恐怕未必。

原本只要买下学区房,符合热点学校入学政策,这些家长就可高枕无忧。多校划片后,这条“光明正大”争抢优质教育资源的路被堵死了,有些家长难免会动歪念头。比如,回到原来求人批条子的路子,又或者打特招或优惠招生的主意。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哪怕随机派位,也可能出现作弊现象。只要动力足够大,有的家长就敢上刀山、下火海。这也意味着,多校划片或能提高热点学校的入学门槛,却难以阻止部分家长让子女读好学校的欲求。

单纯从多校划片本身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制度设计。但从提高公办教育资源均衡化、实现教育平等的根本目标看,多校划片的力量仍显单薄,或不足以抵御“破坏力量”的入侵。因而,在多校划片之外,还需多管齐下,从不同制度和政策入手,确保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家长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比如大力支持优质民办教育资源,让家长能够跳出“只有公办才是好学校”的思维。又比如,从机制上畅通优秀教师的流动渠道,弱化热点学校的吸引力。优秀人才能够自由流动,家长也就不会一条道走到黑。

公办学校主要保障基础教育公平,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失学,而民办学校则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多元化办学。如果公办、民办定位明确,教育资源有效分配,家长自然不会只盯着公办热点学校不放。那时候,哪怕没有多校划片,没有随机派位,也不太可能出现好学校千金难求的现象。

本报特约评论员顾昀

“多校划片”维护教育公平还需公开

即时 | 2016-02-24 07:21

【“多校划片”提供了一个公平分配名校资源的机会,相对于有些人用权力和财富建立资源分配壁垒,这无疑是一个改进。】

近日,教育部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推行义务教育“多校划片”,即把学生入读小学初中的选择从“一对一”变成“一对多”,此举引发不少担心和争议。

“多校划片”的出台,自然是为了均衡教育资源,维护教育公平。此前,由于学区划分的不透明,缺乏民众参与,导致学区划分乱象频出。“多校划片”要想避免这个问题,教育部门不妨将“多校划片”当作改进学区划分管理制度的一个契机,公开标准,让公众讨论和参与。

“多校划片”当然不是什么“万能丹”,靠它来终结“学区房”炒作,恐怕言之尚早。但即便如此,“多校划片”对于改进教育公平的正面作用,仍不可抹杀,尤其是,它的实施,有可能解决多年来层出不穷的就近入学争议。

此前在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孩子居住的小区与旁边的学校只有一条马路甚至一道墙之隔,却不能在这个学校就读,而是舍近求远,被分到更远处的学校。为此,南京一位家长还将当地教育部门告上法庭。

在目前“一对一”的学区划分之下,要想保障就近入学的公平,恐怕是很难的。毕竟名校的名额有限,划给这个小区,另一个小区就失去了机会。家离名校800米的孩子,凭什么就比家离名校500米的孩子低一等?反之亦然。

通过“多校划片”,把更多符合就近上学条件的孩子纳入到名校招生范畴,这未尝不是更公平、更合理的做法。有人指责这是在给“择校热”火上浇油,但没有“多校划片”,“择校热”并不会降温。

事实上,千军万马挤破头往名校钻,这股暗流从来没有平息过,实不实行“多校划片”,都改变不了名校炙手可热的局面。与其如此,还不如让有就近入学需求的“择校”公开化,让孩子公平竞争,让就近入学也能兼顾公平与公正。

“多校划片”提供了一个公平分配名校资源的机会,相对于有些人用权力和财富资源分配壁垒,这无疑是一个改进。

然而,民众所担心的问题可能在于,“多校划片”过程中如何保障机会公平。因此,只有“多校划片”还不行,还得有过程的公开,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比如,学位的摇号分配同样应当让民众参与监督。一方面摇号系统的运作要公开,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监督,另一方面,每个学校每年的对外招生人数,参与摇号人数,最终摇号结果,这些都应公开,以杜绝暗箱操作。

所以,“多校划片”不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它应是教育部门改革地方教育生态,优化教育公平,引入外部监督的一次机会。以此思维不仅有助于破解就近入学等争议,更为以后改进教育投入机制,均衡教育资源,提供了解决思路。

“多校划片”需防见招拆招

即时 | 2016-02-24 10:31

【“大招”能不能起作用,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取决于配套措施、监管是否到位。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依然会存在权力寻租,难保片区内没有新的不公平。】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

从“赞助费”到“学区房”,开发商追求的是“傍名校”带来的溢价,而父母们则致力于为孩子寻求到最好的教育资源。虽然各项政策严令禁止收“赞助费”、房产广告不得宣传“学区房”,但在如今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前提下,依然难掩“择校热”背后的“拼爹”、“拼票子”。

如今,官方正式发文明确“多校划片”,理论上来说,学区内的不确定性有助于缓解“择校热”,不可谓不是个“大招”,对一些高价买学区房的人来说,甚至是个“噩梦”,但“大招”能不能起作用,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取决于配套措施、监管是否到位。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多校划片后,片区内可选择的学校虽然增多,但如果优劣之分依然存在,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依然会存在权力寻租,难保片区内没有新的不公平。

《义务教育法》规定,“要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免试、就近入学”。优质学校不能是“有权、有钱、有关系”等“特殊群体”专享资源,教育资源的分配,必须符合大部分人的切身利益,顺应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期盼。“多校划片”后,需用严密的学区制度严防一些“有心人”见招拆招,“走关系”、“花票子”最终实现区内学校的自主选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多校划片”或能为学区房降温。但是,最终实现教育公平还是需要抬高教育均衡的“底部”,让更多人的家门口就有“好学校”才能破除择校痼疾,比如: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带动相对薄弱学校的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区域内、区域间教师沟通与流动;加大规范办学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当然,“多校划片”实施后,最重要的是用有效监督,来避免有些人“钻空子”。吴左琼

多校划片的前提是不折腾学生和家长

即时 | 2016-02-24 07:44

【就近入学,是相对最为合情合理的分配学校的方案,再设置更复杂的游戏规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

所谓多校划片,是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热点小学和初中,会被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具体操作中,会通过电脑随机派位的方式,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应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入学。

多校划片的新政引起很多关注,媒体提炼出来的点是“你的学区房可能白买了”。的确,多校划片意味着学区划分变得不可预测,买学区房多了“赌博”的成分。对于学区房的火热,可能会有一些降温作用,但回归择校热的本质问题,这样的政策疗效有待观察。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多校划片的基本前提,是小区附近有几所不同层次的学校。否则,家门口明明有学校,孩子却要被派位到更远的而且可能更差的学校,显然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现实中,满足小区附近有多所学校可选这一条件的地区,可能多数是教育资源集中的城市核心地带。这些学校即便质量有一定差距,但一般也不会太悬殊。所以多校划片对这些区域的影响有限,至于名校相对“独立”的区域,多校划片当然更无“用武之地”。所以,既要可操作,又要避免激发矛盾,多校划片的适用范围可能非常有限。

多校划片意味着游戏规则更复杂,而越是复杂的规则,腐败可能性就越大,因为监督成本更高。原来划片入学,家长除了拼钱买房,可以暗箱操作的空间不大,因为“越区上学”容易被发现、被举报。如果多校随机派位,会不会出现更多的暗箱操作?

其实,多校派位依然是“治标”,是想方设法给家长择校增添障碍。应对择校这个老问题,还是要回归“治本”路径,也就是如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这个“治本”之策,其实早有共识,甚至可说是老生常谈,问题在于如何扎实推进,或者说如何让家长和社会看到进展。对于家长买房择校,一直也有声音批之为“盲目”,这种“盲目”背后,有资源配置方面的因素,也有信息不对称的因素。

如果地方政府已经在加大教育投入,已经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在缩小所谓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那就有必要进行充分的信息公开。比如近几年上海、广东的一些地方,在尝试公开教育的财政投入,但总体来说还是显得粗放,如果能具体到每个区、每个学校,能让公众看到政府对于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投入一视同仁,甚至偏向基础薄弱的学校,并能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或许就能对“差学校”多点信心。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各级政府确实在加大投入,确实在想办法化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另外,从一些国际经验来看,如果家长能更多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对于增强学校的黏合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但中国很多城市,学校教育对家长是“封闭”的,家长无从干预甚至无从知晓学校的具体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家长为了孩子能受更好的教育,只能尽力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能尽可能参与让学校变得更好。如果教育改革能够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开放”,让家委会等机构切实发挥作用,既能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也有可能化解更多家长的内在焦虑。

总之,均衡教育资源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而必须有务实的、能让公众看到的行动。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才有可能真正化解盲目择校的老问题。?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