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药企贴牌直播当心“晚节不保”
2025-07-18 18:09: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日,央广网记者在电商平台发现了一系列挂着“修正”“葵花”等老牌药企品牌名称的直播间,售卖的产品从美白淡斑精华、修护贴、凝胶到维生素、无蔗糖蛋白粉,五花八门。许多主播都称直播间售卖的产品有药监局备案、医疗器械注册证,检验报告,也有不少主播称,直播间是“官方店”。这么多直播间,哪家才是真的?而这些所谓有备案、注册证的产品,是否真的有效?(7月18日 央广网) 近年来,直播带货风潮席卷各行各业,一些老牌药企亦纷纷入局。那些曾以药品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的企业,如今在直播间大肆推销各类非核心产品,且多为贴牌代工。看似风光无限的直播生意背后,实则暗藏危机:当“金字招牌”沦为贴牌产品的“遮羞布”,老牌药企正面临“晚节不保”的风险。药企贴牌直播的狂欢,终将以信誉为代价。若老牌药企仍沉迷于短期利益,忽视对产品质量与品牌价值的守护,终将失去市场立足之本。 药企贴牌并非新鲜事,但直播带货的即时性与高流量,将这一模式的弊端无限放大。部分直播间所售产品虽冠以药企名号,实则由第三方生产,甚至存在“一证多套”、虚假宣传等问题。例如,某些产品宣称特殊功效却无备案,主播利用消费者对药企的信任夸大宣传,将普通食品渲染成“治病神器”,涉嫌违规。此类乱象不仅透支消费者信任,更将药企推向违法边缘——当贴牌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投诉,品牌方难逃连带之责。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相关投诉日益增多,折射出消费者信任的裂痕。 贴牌模式为药企带来低成本、高收益的“快钱”,却也形成畸形的利益链条。药企坐收品牌授权费却疏于质量把控,代工厂压低成本甚至违规添加,主播为销量夸大功效,形成“监管真空”。这种将品牌信誉抵押给短期利益的做法,犹如双刃剑反噬自身。专家指出,药企的信任背书是消费者购买的核心动因,一旦贴牌产品“货不对板”,品牌多年积累的口碑将瞬间崩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当药企沉迷于贴牌流量红利,研发投入持续萎缩,其核心竞争力将逐步流失。证券分析师警示,若无法平衡“贴牌扩张”与“品质坚守”,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 药企贴牌直播乱象,已引发连锁反应。市场上,消费者对药企的质疑声浪高涨,甚至出现“买贴牌产品如开盲盒”的调侃;监管层面,相关部门正加大整治力度,要求品牌方对贴牌产品质量负全责。例如,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明确,品牌方需对药品全生命周期负责,贴牌产品出问题将追责到底。若老牌药企仍沉迷“收割流量”,忽视产品质量与品牌价值,终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而这才是企业最昂贵的“沉没成本”。 要避免“晚节不保”,老牌药企需重塑责任意识。应严格筛选合作方,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直播间宣传需守住法律红线,避免夸大误导;更重要的是回归研发本业,以创新筑牢品牌“护城河”。监管部门亦需强化执法,对贴牌产品实行“穿透式监管”,倒逼企业履行责任。唯有品牌方、监管者、平台三方形成合力,方能破解贴牌乱象,守护医药行业的诚信根基。(汪昌莲)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