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公益修路”填了公共服务的坑?
2025-07-17 11:31: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日,网络上出现多名“公益修路”的自媒体博主。他们使用自售的感压型沥青修补材料,在全国多地修补马路的坑缝,其中包括山东、上海外滩、浙江高速服务区等地,引发了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有益公众的善举,能及时改善路况,保障出行。也有人对“公益修路”的合规性产生质疑,若未报批、私自修路政府部门是否会追责?(7月15日极目新闻) 这事的争议点,恰恰戳中了现代社会的两个痒处:一边是老百姓“看见坑就想填”的朴素善意,一边是“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制度逻辑。当博主们踩着未凝固的沥青拍胸脯“保用五年”时,我们或许该问:补路的铲子,到底该握在谁手里? 仔细看这些视频,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博主总爱强调用的是“自家产品”。更值得警惕的是安全隐患。市政工人修路要封道、验路基、上压路机,而网红们往往扫扫灰、倒点料、踩两脚了事。上海某高架下的“修补秀”里,博主甚至背对来车方向施工。这种拿安全换流量的做法,与其说是公益,不如说是危险的真人秀。 尽管支持者辩解“人家自掏腰包修路,总比没人管强。”但翻翻《公路法》就知道,私自修路就像私拆承重墙。即便为整栋楼好,也是违法。浙江曾有村民自费3万给村里修路,结果因毁林被判刑;安徽一个村组长带人修路毁坏7亩林地,最后得补种120棵核桃树。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公共服务不是拼乐高,不能谁有热情谁就往上搭一块。市政部门“不建议私自修路”,但“一般不会处罚”,这种看似骑墙的态度,背后是现实治理的复杂性。今天你填个坑,明天他改个道,后天有人往路基里塞点“祖传秘方”,这条路到底该找谁负责?说到底,还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坑洼道路长期得不到修复,才给了这些博主“表演”的空间。 但破解之道不在“全民补路”,而在重构责任链条。湖南有个村搞“三三制”:镇里出水泥、村民出劳力、社会捐沙子,一年修好11公里路;天津某社区用业主大会投票,拿公共收益修好了烂路。这些案例说明,真正的共治不是让老百姓替政府干活,而是让民意成为监督的探头、决策的票箱。 所以,要实现多赢,得从制度补位和公众参与两方面发力。完善制度设计,明确“公益修路”的合法边界;提升市政效率,加速响应道路损坏问题;强化监管与科普,引导公众通过合法途径参与治理。只有市政部门主动作为,公众通过合法渠道参与,才能共同守护道路安全与城市文明,让“公益修路”真正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而不是引发争议的“坑洼”。 总之,路面的坑,拿沥青能填平;制度的坑,得用责任来夯实。(丁慎毅)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