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变“失联”,公共救援资源别乱用
2025-07-07 17:15: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日,余杭消防救援大队分指挥中心接到110转警称,一独居男子失联。直到6天后,救援力量终于成功找到男子。经了解,该男子今年24岁,因感情问题出走。媒体称,小林因为一段感情破裂,他想摆脱这段感情,不去思念这个女生,最后选择走到外面散心。消防提醒大家,切勿因个人情绪冲动就任意任性行事,消耗宝贵的救援力量,公共资源更需大家守护。(7月6日《潇湘晨报》) 某地男子因情感纠纷选择出走,家属在多方寻找未果后报警求助。消防救援队伍连夜出动数十人,携带专业装备在山林中搜救十余小时,最终却在某宾馆找到了安然无恙的当事人。这场由个人情绪引发的闹剧,不仅让救援人员疲惫不堪,更将宝贵的公共资源白白消耗在无意义的搜寻中。这种行为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公共资源认知的缺失与个人情绪管理的失当。 公共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宝贵价值与刚性约束。根据应急管理部统计,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平均每分钟就有两起警情等待处理。每一次出动都需要调度消防车、救护车、无人机等专业设备,消耗大量燃油、药品和救援器材。以某市消防支队为例,一次山区搜救任务仅人力成本就超过3万元,还不包括设备折旧与损耗。公共资源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体系,每个环节都承载着守护社会安全的重要使命。当个人情绪成为启动救援机制的开关时,实际上是在抢夺其他真正需要帮助者的生存机会。 将个人情绪置于公共资源之上,本质是对社会规则的破坏。生活中不乏类似案例:有人因夫妻争吵拨打110谎称家暴,有乘客因航班延误恶意拉拽紧急出口手柄。这些行为看似是情绪失控的即时反应,实则是将个人困境转嫁于公共系统的自私之举。心理学研究显示,情绪冲动状态下的人更容易产生“世界应围绕我旋转”的认知偏差,但现代社会秩序恰恰建立在个体对公共理性的自觉遵守之上。就像交通信号灯不会因某个人的焦急而改变规则,公共资源的使用权也绝非情绪宣泄的宣泄口。 守护公共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这既体现在道德自觉中也写进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阻碍消防车执行任务的个人可处警告或五百元以下罚款。北京市公安局2023年出台的《110报警服务台接处警工作规则》更将“恶意骚扰”列为严打行为。这些制度设计背后,是对公共资源高效利用的刚性需求。当我们按下报警电话的按键时,实质是在调用全社会共同维系的防护网——这张网既要兜住突发灾难的冲击,也需抵御滥用行为的侵蚀。每个人都是这张网的编织者与守护者。 站在现代文明的高度审视这场“为情搜救”闹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个体的失范,更是一个关于公共资源认知的警示牌。当个人情绪的涟漪威胁到公共资源的池塘时,理性的堤坝亟待加固。唯有让每个人都能在情绪风暴中保持必要的克制,才能确保有限的公共资源真正流向最需要的地方。这既是对社会运行效率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权的尊重。(童方萍)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