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堂食外卖有规范,食品安全有保障
2025-07-03 11:31: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记者日前从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获悉,重庆市《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团体标准于7月1日起全面实施,该标准系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当前无堂食外卖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但由于经营者主体责任和相关标准的缺失,部分商家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此次发布的《规范》从准入门槛、场所要求、加工制作、包装配送等六大环节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填补了行业标准的空白。(7月2日 《工人日报》) 当城市街头的外卖骑手成为流动的风景线,当手机屏幕上的点餐界面取代了传统堂食的菜单,无堂食外卖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餐饮行业的生态。然而,野蛮生长的背后却暗藏隐忧:黑作坊频现的食品安全事件、配送过程中的餐品污染、商家与平台的责任推诿等问题不断触动着公众的神经。重庆市率先出台的《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恰似一剂良方,为行业乱象开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其意义不仅在于填补标准的空白,更在于为外卖经济的长远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制度基石。 长期以来,无堂食外卖的运营模式因其灵活性和隐蔽性,游离于传统餐饮监管体系之外。部分商家利用监管盲区,在居民楼地下室或背街小巷搭建简易厨房,食材来源不明、加工环境脏乱、从业人员缺乏健康证明等现象屡见不鲜。重庆此次发布的《规范》从准入门槛到场所要求,从加工制作到包装配送,构建起覆盖"田间到舌尖"的全流程标准体系。 特别是首次将外卖商家纳入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管理,要求厨房面积不得低于15平方米,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等条款,直击行业痛点。标准的量化与细化,有效弥补了现有法律法规在新兴业态上的适用性不足,为外卖经济划定了清晰的合规边界。 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层面,《规范》构建起立体化的防护网。曾经某地发生的"外卖餐盒菌落超标致群体性腹泻"事件,暴露出传统监管模式下消费者维权的困境——由于缺乏明确的证据链和责任界定,受害者往往面临举证难、索赔难的双重困境。《规范》通过明确"外卖封签破损不得配送""餐品包装需标注制作完成时间""配送箱每日消毒并记录"等具体条款,将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落到实处。 更值得关注的是,《规范》首次引入"食安险"强制性要求,强制商家为每份外卖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既降低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又通过市场化手段倒逼商家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形成风险防控的良性循环。 从行业发展的维度观察,《规范》的实施将加速外卖市场的优胜劣汰。对于合规经营的商家而言,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不仅能提升餐品质量,还能通过"阳光厨房"直播、食品安全二维码溯源等创新举措,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相反,那些依赖低价竞争、忽视食品安全的"黑作坊",在严格的准入门槛和全流程监管下将失去生存空间。重庆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规范》实施首月,辖区无堂食外卖店铺的主动注销率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市场出清效应初步显现。这种良性循环局面,将推动外卖行业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站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历史节点,《规范》的出台无疑具有示范性意义,不仅为无堂食外卖行业树立了规范化的标杆,更为新兴业态的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期待更多地区以此为蓝本,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行业标准体系,让外卖经济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最终实现消费者、商家、平台、社会多方共赢的良性生态。(舒爱民)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