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鸽”趋于频繁,没必要道德批判
2024-11-13 09:24:03?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光明网评论员:“师生互鸽”趋于频繁,没必要道德批判 光明网评论员:据媒体报道,如今研究生推免过程“师生互鸽”趋于频繁。有高校老师先后被四位保研的学生放了鸽子;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还发布了《推免招生不诚信名单通告》,对推免过程中“违约”的本科生实名通报;当然,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学生贴出自己被老师“鸽”的经历。 之所以存在师生互“放鸽子”(“放鸽子”,一个网络用语,意为“爽约”“失信”)的现象,主要和推免研究生这种机制安排有关。学生获得推免名额之后,即可以向接收学校和专业导师发出申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未必会只投一个学校,导师也不会只收到一份申请,于是“互鸽”就发生了——双方都会挑挑拣拣,选择最心仪的那一个。 而这个现象渐成趋势,也是因为保研人数近些年的快速增长。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23年,全国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14.84万人。某位不愿具名的权威专家透露,推免生比例约为12%-14%,也就是说,推免生人数在13.8万至16.1万之间。而在推免制度诞生之初的1985年,这一数字是3300多,38年过去,增长了40多倍。增长迅猛,这种冲突当然也会更加频繁。 不夸张地说,只要推免制度存在,“互鸽”就会存在。推免其实更像一种符合国际趋势的研究生申请制度,需要师生双方频繁沟通,最后达成合意,找到最合适的“学术搭档”。这项机制有相当的自由,其实也给师生双方提供了充足的“救济”,不至于一次失败就无学可上、无生可招。推免制度近些年大规模扩张,也和这些优势有关。 不过一些学校、老师和舆论,却对这种现象进行了道德谴责,认为这是一种失信行为,表达了相当的愤怒。 客观来说,如果一些学生信誓旦旦地表达了愿望、最后却反悔,这多少是不诚实的。不过这种“不诚实”倒也并非不可理解,在升学读书这种重大事项上,学生自然会倾向多几个选择。本质上这和“货比三家”没有什么不同,更何况老师爽约学生的案例也不少,学生又怎么敢大大咧咧地“只此一家”呢?而且学生还不太可能获得更多的舆论资源,他们没什么办法也发一个“爽约公示”,去寻求各方关注。 对此,人们不妨大大方方地承认多向选择的现实,也尊重这样的“游戏规则”,从道德谴责之外去寻求改进路径。爽约之所以让学校不满,主要是这打乱了招生计划,也可能导致入学名额被浪费,这种实实在在的利益损失才是问题的关键。 那么如何建立相应的兜底机制也不妨提上日程。对此可供借鉴的经验并不少,比如建立补录机制、循环招生甚至保证金制度——只要入学,保证金即折入学费或返还,通过这种办法去避免“互鸽”所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 客观上也要看到,当前推免制度之所以产生种种问题,主要是推免也只是招生计划的一部分,和考研一样,仍然要嵌入一个非常严格的研究生招生框架。在这当中,名额设计、招生安排都规定得非常具体,这一定程度会限制推免采取一些灵活的变通设计。 既然现在推免已经产生种种冲突,那么如何进一步完善推免制度也值得深入探讨。无论如何,这也总比相互指责、道德批判要有意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