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然教育在田间地头拔节生长
2024-10-18 10:26:01?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新闻随笔】让自然教育在田间地头拔节生 在湖北鄂州市碧石渡镇黄土咀,有一间“种地”的小学。据媒体报道,这所村小有着四亩五分“责任地”,在校长和十多位专任老师的带领下,学校7个班的孩子们分别参与到300平方米的太空种子种植基地、700平方米种植园以及2000平方米果园的“务农”实践中。 播种季,孩子们自己决定种什么,然后一起播种或栽秧。平日里,他们会自发去地里看看,顺手做些浇水、拔草的细碎活儿,甚至还有跟着老师去附近养牛场讨牛粪这样的“离奇”经历。等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欣然享用劳动的果实,并把其中一部分拿回家或送给村里老人,与更多人分享大自然的馈赠和丰收的喜悦。 这样的田间教育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在几块田地、一片果园上所发生的一切,已经在孩子们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他们在与泥土“打交道”的过程中,体会四时的流转,观察自然的变化,自然生发出对大自然的敬畏、热爱与保护本能。他们在劳作中学会分工协作,也试着去学习理解与包容他人;亲身体验了劳作的辛苦,也就愈加懂得珍惜与感恩。在书本之外,这片天地让他们体验劳动的快乐,打开多重感官,重新打量周遭的世界,重新认识社会也认识自己,他们的世界豁然变大,生命也将变得更加舒展。 不出意外,“种地”小学的故事引来无数网友艳羡。的确,有别于大家的想象,就算是在最“接地气”的乡村学校,像黄土咀小学这样的自然教育也并不多见,更不用说城市了。毋庸讳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自然环境的联结也不断弱化和割裂,造成了自然教育的缺失。不仅城市里的孩子,甚至不少农村的孩子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更谈不上以农村和劳动为荣了。 大自然是孩子们最有趣的劳动课堂、自然探索的乐园和最佳的美育场所,不应该消失在他们的日常中。在对“别人家的小学”的热议和艳羡背后,正是对自然教育回归的呼唤。 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需要“有心人”重新发现并挖掘这些乡土资源的价值,因地制宜开展相关教育,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对于其他学校来说,也许不能拥有“校园里的菜园子”,但也存在可能的“平替”,如组织学生们走出校园,在城市中的植物园、公园等本就承担有社会教育功能的场所中去发现自然野趣,探索万物奥妙。一年一次的“踏青”和“秋游”可能无法完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何借助“外挂”共同打造可持续的移动自然教育课堂,值得投以更多关注和探索。当前,市面上也有一些机构推出种地、观鸟、水质检测等自然教育相关的服务项目,在监管部门有效的规范和引导下,也能成为自然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 其实,自然教育也好,田园教育也罢,关键并不在于孩子记住了多少种鸟的名字,掌握了多少种植物的细节,也不必非要用KPI来证明自身价值。正如对于菜园果园里的丰收,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对于自然教育,我们也不妨多一些耐心,用心播撒下种子,静待种子按照自己的节奏破土发芽、拔节生长。(作者:王丹)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