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现金赌场app下载:|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双元班”逆向探索为职业培训创新办学创造路径

2020-09-18 10:26:09?作者:堂吉伟德?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改革试点,在探索全新办学模式上走出一条新路子。高职院校为企业破人才困局,开办“双元制”企业班,提升企业员工学历层次与技能水平。不少公司乐意出钱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孵化”大批技能人才,也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对公司的忠诚度。(9月26日《工人日报》))

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渠道,也是提供“大国工匠”最主要的方式。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只有拥有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我国才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既是发达国家的路径启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

职业教育如此重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并取得了异常明显的成绩。不过,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比如职业教育被作为“二等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了极大的偏见;更重要的症结在于,学研产脱节的人才培训模式,造成了供需环节的结构性差异,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大量技能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跟市场总体需求没有无缝对接;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的一线技能人才却出现了极大的短缺,面临着在岗人员能力与要求不匹配,新录用的人员又无法适应岗位要求,结构性矛盾比较明显。

究其原因在于,一是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采取“以我为主”的模式,职业学校在培养和培训人才时,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需求,也没有跟市场做到有效对接,大量职业学校毕业的技能人才具有浓厚的“学院属性”,而并没有“企业实践”,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即插即用”的专技人才;二是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有着与时俱进的变化,对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升级换代,有着异常强烈的需求。

企业和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职业学校就培养和提供与之匹配的人才,此才符合供需相适的基本原则,也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才力资源结构性差异的出现。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德国是职业教育最发达和完善的国家,其最基本的形式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下,指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的同时,又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近年来,随着教育方式的优化升级,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以进行能力的提升和补强。在国内,职业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订单式”“委托式”“联合式”培养的模式日益成为常态,“教、学、做”也变得日益紧密而高效。

学校培训与企业实践的结合日渐完美,但天然性短板依然存在,脱节现象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实行路径探索已迫不及待。当务之急,就是要实现职业学校与企业需求的全面对接,一方面职业学校要根据企业需求去培养技能人才,或者对既有的人才进行能力提升,使之达到人岗相适。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把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财富,在能力提升上舍得下功夫,并把学校培训作为最重要的手段。而要破解“训用”脱节的顽疾,“引企入教”定向培养员工不失为一条新路。

在此模式下,企业把需要能力提升的员工送到职业学校去进行深造,接受系统性的教育和培训,从根本上解决有人训、有人教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职业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岗位的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和量身定做,进行课程、师资、教学方式方法等各项调整,力求实现因材施教,把课堂设在企业、岗位和实际操作上,提高了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的针对性、有效性,真正解决了现实所需、岗位所需、企业所需。通过此方式,员工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需求得到了满足,而职业教育的功能得到了利用,达到了员工、企业和职业学校的三赢。

教育强才能人才强,教育强的实现路径在于提高培养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职业教育要发挥更大作用,需要不断的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的方式,以结果为导向的“双元班”逆向探索,为职业培训创新办学提供了范例,值得借鉴和推广。(堂吉伟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